就连当年修版的机器也保存完好,粗细不同的铅笔按照顺序摆在上面。当时33岁的姚经才一共为总理拍摄了16张半身或全身相片。最终,周恩来挑选了其中一张底片,再委托中国照相馆修版。
同样身为底片修版高手的张孔嘉,负责为周的照片修版。据说,周恩来当天穿的本来是件浅色的衬衣,他专门修成了黑色的中山装。与此同时,他还负责把周恩来面部的一些老年斑除掉。
“要以真实为主,不可能把皱纹全给抹掉了。”姚建中解释说。他是姚经才的小儿子,如今担任中国照相馆丰台分店的店长。
他认为,促使周恩来选择中国照相馆的,应该是这里的技术水平,“当时北京的都特土,上海来的才洋气。”最终,这张几经周折的底片,被冲印成100张8寸照片,伴随了周恩来的亚非拉5国访问之旅。当时姚经才还特意冲洗了4张12寸的送给周恩来,没想到,周恩来还派人把这4张照片的钱送了过来。
及至周恩来1976年逝世,邓颖超表示,中国照相馆的这张标准照是丈夫生前最为满意的照片,并将此作为遗像照片。
如今,站在这间简陋的中国照相馆博物馆里,孙秀珍感叹说,“现在想想都不可能,一个国家的总理没打声招呼,就带上两个人来照相。”
“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家挂刘少奇像
相比之下,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出现在中国照相馆,声势就大得多。“到处都是戴白手套的警察。”亲历者高立中回忆说,“头天下午就来看一遍,还对摄影人员进行政审。”当天,他还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在店里负责巡视和安保。
时间是1963年的一天晚上10时半。刘少奇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在王光美和一个新华社记者的陪同下,来照一张出访印度尼西亚的半身像。
当时照相馆里很多人都围在摄影室门口,王光美还幽默地说:“你们看我们照相,可还都没买门票啊!”
给姚经才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刘少奇的半根中华烟。他清楚地记得,到了该照相的时候,刘少奇把吸了一半的中华烟放在一边,照完后顺手又把烟装进烟嘴,重新吸了起来。
由于刘少奇的脸庞相对窄些,张孔嘉在其面部增大了用光的比重,使其面庞显得饱满光洁,这样就能达到亲切柔和的效果。
可能是这两位领导人的“带头”作用,朱德、彭德怀和林彪等***也相继到中国照相馆留影,一时令这家照相馆名声大振。
高立中还记得给华国锋拍照时的情景。当时,姚经才特意跑到人民大会堂去照,一共照了12张,可惜没有一张合适的,或者是头、身子不合适,或者是胳膊弯了、衣角卷了,最后只能修成一张照片,而且“谁也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