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选片的误区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朋友经常闯入的误区,这里一并总结,也方便大家参考。
执念于好看
还是执念于单张好看的「强迫症」,无法从「什么是好看」、在项目中「单张是否需要好看」来选片和编辑。
每张说得太满
受到如布列松、马克·吕布等前辈的影响,很多朋友选片喜欢追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以及一个精彩的有意义的瞬间。但如果是画册或组照编辑(特别是非叙事类型),一张照片如果表达太多信息或深刻含义,会指向性太强,很多时候会削弱项目的整体感
按类选片
按人物、风景、静物等「对象类别」选片,更多是进行了分类,而对图片编辑没有实际作用,以此编辑处理不好会比较生硬。
强行统一形式,导致太死板
因为有「形式统一才能成一组」的想法,所以通过风格、调色、结构等强行进行形式统一,而选得太死板,例如将一组强行做成黑白。但这个要与上面说的「形式和结构统一」选片区分。
为追求灵活而松散
相反,为了避免形式强行统一,而在选片和编辑的时候更加无理由地「放飞」,但没有统一的内在联系,所以整个项目很散乱。关于这点,我们要通以后的文章来详细论述。
-
总结
总之,在图片编辑中——
选片的动机是多元的
选片并非只执着于「好看」;即便你追求「好看」,也要审视自己认知的「好看」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来积累经验。
选片的时候,多问自己:作品是要给谁看?是要单张呈现?还是要形成一本组照或画册?如何结合照片的前后联系选片?选片的片子是要构成一个显性的联系还是给读者更多思考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图片编辑中的选片既需要一种对「美」的开放认知,又需要一种整体观,这才能真正解决选片的纠结。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