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摄影师都拥有一个他们***擅长的「黄金焦段」。
对不同类型的拍摄来说,对焦段的需求其实是不一样的,例如街头摄影,镜头***关键的是要小巧,便携,所以35mm,50mm定焦,变成了街头摄影师们***热爱的焦段。
而对于风光摄影来说,16mm,24mm 这种大广角,更容易将目力所及之处的风景收于图像中。
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影像所储存的介质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镜头的焦距是没有发生改变的,这些焦段仍然是无数摄影人在使用的,本期我们就来盘点下摄影大师们都钟爱哪些焦段吧。
布列松作为一代摄影大师,纪实摄影的鼻祖,一代祖师爷,他***青睐的镜头焦段,其实就是50mm。这是一个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人士都会用到的焦段。同时,它也是135画幅系统下的标准镜头。简单来说50mm所呈现的视野,便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范围。一个与人眼观察无异的焦段,无比平凡,又充满魅力。
一提到布列松,“决定性瞬间”便随之而来,但你知道吗,网上广为流传的那些决定性瞬间的摄影作品,基本上都是布列松用50mm焦段拍摄的,像这张:
像下面这张抱着酒瓶的小孩:
这些布列松用50mm镜头拍摄的照片属于人文纪实范畴,此外还有很多新闻类作品也出自他的50mm镜头,他拍摄的题材始于街头,但远远不局限于此。
这是非常适合新手使用的一个焦段,易于上手,并且50mm贯穿了布列松的整个摄影生涯,可谓始于50mm,终于50mm,足以证明50mm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选择。
今天,继承了“旁轴之魂”的富士X-Pro系相机,是***受人文街拍群体追捧的机型系列。而在它的镜头群中,XF35mmF1.4 R 和 XF35mmF2 R WR 这两支的等效焦距正是 50mm。
透过 X-Pro3 的旁轴取景器,用50mm的视野观察这周边的生活,这不禁让人想起几十年前,有个叫布列松的大佬也在做同样的事。
安妮·莱博维茨,从《滚石》的跟拍到《名利场》的*席摄影师,安妮·莱伯维茨这位以拍摄名人肖像获得艺术上伟大成就的女摄影师、这位评论家口中“摄影师中的左拉”的肖像摄影大师声名可谓享誉世界。作为史上报酬***高的摄影师之一,在拍摄世界名人传奇故事的同时,莱伯维茨一步一步成为掌控肖像帝国的女王。当她在18岁那年拿到自己的***台照相机,1970,莱柏维茨便***拍摄约翰· 列侬,并在这次拍摄中一张照片《滚石》的封面。
正是这张照片奠定了安妮·莱柏博茨日后无法撼动的位置。在为《滚石》杂志工作的数年间莱柏博茨抓住了概念式封面的想法,而转投《名利场》。之后的她则开始逐渐专注于故事性影像。她在《名利场》的***之作是1991年刊登的封面“黛米·摩尔的全裸怀孕照”,这张照片成为媒体的爆炸事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关于女性的话题,让杂志销量从80万飙升到1000万份,创立***高纪录。
在1990年后期安妮的拍摄转化为故事性拍摄,已经非常接近于电影导演的工作方式,要拍摄什么都会提前将所有的元素进行设计与搭配,这种类型的拍摄,其实对镜头的焦段是有非常多的要求,对应着不同的场景,就会选择不同的焦段,所以一次拍摄或许能用到相当多的焦段,但***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摄影作品的的水准与高度。
在进行杂志拍摄外,在工作之余,安妮随身经常携带富士X100,进行日常的拍摄。
▲安妮·莱博维茨与富士 X100
富士X100系列***大的优势就是-便携,小巧且轻便,单手拍摄的从容,远不是沉重的单反相机所能给你带来的。
从***代到第五代,每代X100相机都配置了一颗23mm(等效135画幅35mm)F2的大光圈定焦镜头。这只23mm的镜头采用6组8片镜头结构设计,其中包含2枚非球面镜片。
23mm焦段是一个近乎于美好焦段,这个焦段不仅适合平时大家出去旅游,在放松之余,随手拿起相机拍一些壮丽广阔的风景片,也同样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精心布景拍摄一组别出心裁的近景人像,亦或是走上街头,游走于胡同弄堂之间,拍出质朴且带有烟火气的人文景象。这个焦段,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
尤其在***新一代的X100V上着重升级了微距拍摄,就算是拍摄昆虫,模型等微观型的题材,也毫无压力。并且便携的相机使得你近乎忘记它的存在,不会在旅途中或者平日出游造成重量上的困扰。
除去上述这些,单看富X100系列的造型设计,复古优雅的造型,错落有致的按钮布局,镜头层叠的纹理,试问,这样的相机又有谁不心动呢。
马格南摄影师布鲁斯吉登***中意的焦段是28mm。他总是一手拿着闪光灯,一手拿着28mm镜头的相机,在纽约街头不停游荡。
布鲁斯·吉登享有暴力街拍大师之名,在他的照片里,强烈的闪光灯和28mm的稍显夸张的视角将照片中的人物变得非常戏剧化且富有张力。
布鲁斯·吉登基本上属于一个自学成才的摄影师,从一开始接触摄影时,他对街头的热情就已经难以抑制了。1967年当他刚拿到属于自己的相机时,便开始了传奇街拍之路。
这些摄影作品特别能体现28mm焦段的特点:夸张,直白,戏剧,荒诞,但通过布鲁斯的镜头,却又同时表现出格外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