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面对现实的立场,开放独立的姿态,我们便要问:那么,我们以何种方式成为新锐?
唯一的方式就是:强强联合,而不是弱弱叠加。
将摄影最强的特质与其他艺术门类最强的特质,以一种相得益彰的方式结合,寻找强强联合之后无限的可能。这种强强联合是各个层面和方向的,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是技术内在于思想的反映,而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式的胡乱混搭。
这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摄影师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
1.充分了解与熟悉各个艺术门类的历史发展、演变沿革;
2.具备极其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立体化思维,能够在复合、动态、开放的关系中思考创作的方法和路径;
3.对于艺术表现手段不仅熟稔,并能洞悉其表里,能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种艺术门类的强项和局限。
我们看到,许多摄影师“大干快上”地要结合,却不知道应该如何结合;更多人急不可待地试图跨界,却不知道一脚跨过,是落在花丛还是沼泽?所以,我们会看到众多弱弱叠加的作品,比如放弃了摄影直接面对现实的能力,而将其仅作为一种获取供电脑合成使用的视觉素材的工具;丢掉雕塑对于三维空间的表现力,硬把它压成一张二维的照片,等等,为嫁接而嫁接,为组合而组合,将“新锐”的创新完全流于机械化的拼凑和生硬蹩脚的配方作业。
当然,没有谁能给出一个“成为摄影新锐指南”,照方抓药,如法炮制;强强联合,是一种方式,而非具体的方法——具体的方法,由具体的对象所决定。
摄影的核心价值,正是它的当代性,这一价值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最大化;而对于个人而言,它只有在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才能得到最大化。同时,这两条脉络的融会贯通指向了摄影本体:影像语言。语言本身是独立的,但是与摄影师的意图一致的语言才是有效的;同时,语言也成为这种意图的一部分。
我们不妨将摄影新锐与摄影本身,都置于更深远、更长久的时空中去考量,而不是以一时一地的成败盖棺定论。我们为今天的“TOP20”起立欢呼,毫不吝啬我们的掌声。但也可以预言,每一个现在的新锐,都可能成为将来被反叛、被颠覆的对象。艺术的发展就是如此。
新锐!在哪?我不由得有这样的询问和期待。这样的问题,一定不只针对当下,也针对未来。最后,我们不妨以这样一段话作为结语——
上世纪80年代初,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歇尔?扬的女儿、时任美国长堤美术馆展览负责人的史达瑞尔斯,在被问及“达达主义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时,说:“达达主义与后现代艺术的关系,就好比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我们坐飞机回到欧洲的比较。当达达发生时,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抗,你不能将情况从时代的框框中抽离……经过上世纪60、70年代的实验变革,目前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需要、新的看法、新的问题。……所以,艺术的发展并非呈直线进行的,反而像雨刷或钟摆,总是反反复复移动。只有‘修正’、‘改变’、‘质疑’的思想总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