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思,两样说法
一个酒类品牌曾经在日常销售额差不多的3家专卖店打出3种促销POP:直接降价30%;原价给予50%折扣;买2送1。2个月后发现:“买2送1”店的销售额比其他两店高出35%。这说明,大多数顾客都比较喜欢贪图一点感觉上比较实在的小便宜,而对价格优惠和打折总有很多疑虑:质量有问题?价格虚高?等等,相比起来,还是“买2送1”看起来更加实惠和超值。
2008年,新闻纸制造成本大幅上涨,许多报纸被迫决定在2009年涨价。一些报社非常担心会因此影响订阅量,而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更是雪上加霜。年底,某都市晚报做了一个如下征订促销广告:
亲爱的读者:
从12月1日起(2008年)开始收订《××晚报》。遗憾的是,2009年的订户将不得不增加负担,全年订费为182.5元。在纸张涨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报纸需要生存下去,我们别无选择。
而你们有办法,你们完全可以拒绝订阅《××晚报》将182.5元的订费用在自己急需的地方。《××晚报》一年的订费可以用来:
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辆9折新的普通自行车;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20斤左右的猪肉;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件羊毛衫;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瓶好的品牌酒;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双皮鞋。这样的“或者”还可以写上很多。但任何一种“或者”只有一次享用,而您选择《××晚报》将能享用全年。事情就是这样,亲爱的读者。
这则广告刊出后,订阅订户不降反升。在大多数报刊因大幅涨价面临失去大批读者的背景下,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同样的促销活动,仅因说法不同,效果就反差如此巨大。因此,促销广告的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其核心是,要能抓住消费者内心深处最感性、最关注的欲望和兴趣点。
简单,并直指人心
一般而言,顾客接受商品信息的程序为:注意—兴趣—欲望—行动—满足。而注意、兴趣,欲望都是在顾客头脑中的活动,加上目前的顾客越来越试-全球品牌网-图在商品大潮中追求各自的个性、偏好、兴趣和审美价值的安居点。因此如何将比较枯燥繁琐的促销信息转化为顾客的兴趣点、欲望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新奇博关注度
某大厦招租时曾悬挂过这样一个巨幅广告:一幅漂亮女人的剪影下面写着醒目的“等着您来包”和联系电话。广告一经挂出,立即引发了各种争议并引起很多媒体关注。尽管这则广告很快被叫停,但大厦已被抢租一空。当然,这则广告其实也存在道德风险。
日本有一家餐馆,开业不久员工就开始罢工。老板后来想了一个主意:一方面同意员工加薪要求,劝其复工;一方面在餐馆内悬挂起“欢迎员工罢工”、“欢迎攻击餐馆”、“欢迎攻击老板”之类的条幅。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做法,引来了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弄得众人皆知,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同情目标顾客的氛围,使目标顾客感觉到自己被同情,进而产生想努力摆脱被同情的想法,最终促成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