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麦当劳的消费环境随此次改造升级,餐厅设计格调一改“快餐文化”,迎合消费群追求小资的氛围,通过环境舒适的店面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
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麦当劳由“快”变“慢”了?对此,张家茵给出的答案非常巧妙:“快与慢是一对非常奇妙的组合,因为我们快了,所以你们可以慢下来。提升整个餐厅的氛围,让消费者不会感到紧张,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快乐。
”
除了门店装修外,麦当劳还会在京、沪、广、深陆续推出免费的Wi-Fi上网服务、开设更多
McCafe咖啡休闲区,在餐厅内提供鲜煮咖啡免费续杯等服务。
McCafe即磨咖啡已经在上海拥有6家咖啡区,还将在深圳、北京、广州推广。这些便捷的服务将吸引顾客在餐厅待的时间增加,有可能影响到餐厅的转台率,从而直接影响收益。为了避免出现顾客无节制的滥用现象,规定顾客在餐厅可享受半小时免费的Wi-Fi上网服务,超过半小时就会收取相关费用。
与餐厅形象升级同步进行的还有新餐厅的开设计划。目前麦当劳在全国150个城市拥有超过
1100家餐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规模最大的四大市场,开店数分别达到120家、 96家、150家、126家左右。
2010年将在中国开设150~175家新餐厅,主要遍布在麦当劳重点发展的24个城市市场。
提高单店盈利
除了开设更多餐厅,麦当劳将在麦乐送、得来速(Drive-Thru)餐厅等业务上继续发力,提高单店销售。
麦当劳目前已在中国大陆开设了100家得来速餐厅。作为麦当劳在中国的掌门人,曾启山显然对得来速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他对《成功营销》记者说,得来速经营情况非常好,“我们会继续跟随消费者的足迹来布局,由成熟的商圈转向交通枢纽。”
毕竟,得来速是麦当劳的强项,美国麦当劳餐厅70%的销售额来自于得来速业务。以美国一家麦当劳得来速餐厅为例,经过35年的发展,车道生意占餐厅整体销售额的60%。在中国,2005年于广东东莞开设第一家得来速,新店开业时,车道生意占店收入的20%,现在已经达到了40%。“消费者需要一个过程来习惯一个新的模式,但是中国消费者适应得非常快,绝对不需要35年。”张家茵对此非常有信心。
由于目前得来速在中国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麦当劳并没有针对这一业务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张家茵表示:“现在麦当劳得来速在中国只有100家,未来达到400~600家的时候,我们会推出相应的营销策略,提升知名度。
”
麦当劳为自己制定的下一个宏大目标是,要在2015年前把中国业务的销售额翻三番,从现有数据看,这并非不可能。据麦当劳的200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