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家族式、家长式、作坊式管理模式,难以培养或留住职业化素养较高人才。
1、老板行业出身,影楼“大拿”:老板属于行业出身,比较自负,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人才不信任、不放心,排斥着人才的加盟;
2、集权专政:企业主将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集于一身,决策缺乏民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人才不放权和不授权,使人才难以行使职权,无法发挥作用;企业管理一言堂,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或者家长作风严重,说一不二,开口闭口批评,甚至辱骂员工,都会让人才逆反心理。
3、用人唯亲:在用人上是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标准选择和决定,而不是按个人能力和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职务和报酬,存在严重的不公平;
4、“人管人”:在管理上是以“人治”为主,常常意气用事,没有规范成型的管理制度;标准前后不一。
5、视听不畅:“眼睛近视、耳朵聋”即看不到存在的问题,也不愿倾听员工的心声,或者看到或者听到了也“无动于衷”。在企业内部沟通上,由于受家族制血缘关系的影响,没有开放、透明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导致员工之间的沟通出现鸿沟,不能形成统一的范式或价值观,更不用说形成一套有本企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6、集体管理:分为两类,一个为家族集体经济,一个为多个股东。但经营权、所有权不清晰,众口不一,决策效率低、执行者“郁闷”,感觉影响到“青春发放芒”而抱憾离开。
7、作坊式管理:也可理解为“无为式”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只字片语或制度上墙而未实施。“工作靠催,任务靠追,活的很累,天天受罪”。
8、管理水平: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风格,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影响。
三、选拔配置:
1、选人“缺人时”:
(1)理解误区:招聘是在缺人的时候;
(2)老板的重要工作是通过不同途径在各个场合下,善于发现人才,建立“人才外援梯队”。在缺乏人才的时候,随时可以调兵遣将通过“外援”弥补上。而不是在真正缺人的时候,才开始招聘。尤其是中高级人才,往往由于招聘效率而导致工作的滞后和影响。
2、招聘“不明确”
(1)对招聘的岗位工作内容认识模糊或未体现在文字上。
(2)招聘时由于对工作内容和任务表达不充分,而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累加。一方面导致应聘人员对工作内容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就那么多的工资要干的活缺越来越多,产生抱怨情绪。
3、面试“靠感觉”;
(1)面试时要不“惜字如金”,要不“滔滔不绝”,是否能用,“感觉还行”。
(2)对影楼相应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工作适配度无清晰认识,凭感觉面试,凭感觉选人。导致进入岗位后,双方落差较大,“蜜月期未过便分手”。
4、入职“无手续”;
(1)入职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无任何手续。
(2)无《简历表》、《面试评估表》、《入职合同》、《物品领用等级》等书面性档案,日后出现纠纷事宜,无任何凭证,也不能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
5、发展“靠修行”;
(1)经常一句口头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2)对入职人员,无书面学习资料,无基础知识培训、无制度培训、无服务培训、无市场培训等;也不安排“导师”去“帮带”。能活下去,能够发展,基本上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悟性。这样的人即使有一天成为人才,我们也留不住。因为,在他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没有出现。他们的成功“只感谢自己”。与老板和团队无关,无任何“感恩”意识,如何留住?
作者电话:010-88116972 15801389698 E-mail:5827304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