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整体来讲,影楼摄影非必需品消费,而属于感性消费品。影楼经营的实质是“塑造美丽,诠释幸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照相馆,到90世纪初的台式经营模式,到21世纪初的数码摄影,以致到现在的企业化经营经营时代。影楼行业从以前的“奢侈品艺术”到现在的“大众艺术”,从“暴力时代”到“微利时代”,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好”到现在的“噤若寒蝉、声名狼藉”,无不预示着,影楼行业迫切需要在经营意识和经营模式上有新的突围。
从商业模式的发展规律来将,“三年小洗牌,五年大洗牌,八年一次产业升级”。那么,未来的影楼经营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升级和振兴呢?面对新的产业升级,对大多数影楼来讲,未来的立足点又在那里,怎样才是“顺势而生”呢?
今天,高山探讨的是“生存的问题”而非“发展的问题”,更不是教你如何短期致富。就财富积累来讲,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80、90年代,胆子大就能“捞”,集中体现是”倒爷“爆发户”;
第二个阶段:两千年前后,跟着党中央“先富起来”,集中体现是“官商”;
第三个阶段:目前,商业模式和经营系统,集中体现是:模式决定前景,系统决定成败。
为什么谈这个插曲呢?从台式影楼经营模式传到大陆至今,实行性,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并为出现,系统化经营意识并未深入人心,整个行业还停留在“低水平,重复性建设”的粗放型进行模式下。而这个阶段,“生存”是主体。
什么是发展?大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
一、从作坊经营到企业化经营
几乎每个老板都知道,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不能让影楼有长远的发展,许多老板特别是中型影楼老板,梦想有一天可以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经营之路,那么什么是企业化经营之路呢?有什么可以参照的标准和依据?
企业化经营的标志“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员工职业化,团队专业化”。
也就是说,影楼实现企业化不一定就能强大,但要强大,必须实现企业化。影楼的企业化,如果把影楼比喻成人的话,也就是影楼的职业化之路。
二、从老板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
全国摄影机构数量为50万家左右,据调查统计,经理人数量不足10万,而“有才有德”的经理人数量也就3万左右。由于职业经理人的“不作为,不稳定”迫使老板从幕后走到一线,尤其是前几年影楼从业者出身的老板。带着传统影楼的经营模式,与“见多识广”的经理人之间“内耗”。主要原因为: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素养局限;基本靠自身的领悟和经验做事。没有经过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
在个人素养上对“忠诚度”的理解比较有限,基本上是“多拿钱少担责”和“跳蚤”式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作为老板,特别是影楼从业出身的老板,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对经理人的“不信任”,不懂得如何授权,如何放权,如何”收权“。
三、从单次单类消费到重复多类消费
目前婚纱影楼的消费模式以单次单类消费为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结婚,一辈子的事。可面对“中国特色的”85后,90后,这句话逐渐的显示出乏味,他们很现实但又很“桀骜”,不会随随便便就上的套,醒醒吧,为什么自我设限,还是传统的“一锤子买卖”,能宰多狠宰多狠,能伤多深伤多深呢,别的行业早已经是“体验式营销”时代了,我们还是原始的“大刀式营销”时代。为什么“婚纱照”就只能单次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