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所示是另外一个例子。从火盆中窜出的火苗很幸运地留下了一个优美的姿势,拍摄时明显是采用的亮部测光,从而才能保留火苗的姿势,但整个本来应该很明亮的背景被整体压暗了,让人以为这是晚上或在室内拍摄的照片,其实这是白天室外。
压暗背景能够烘托出火苗所应具有的气氛,在这张照片中,单拿背景(暗部)来说,这种烘托可谓恰到好到。但火苗本身有过曝(高光修剪)的倾向,这在拍摄发光体中是很难避免的;同时,位于火苗下方的燃烧物质又显得太暗了点,作为火苗主体的陪衬,对其适当增强是值得的。这是一张本身没什么大问题,但存在值得进行细微调整的照片,亮部和暗部都有值得进行增强的细节。
用ACR打开RAW文件,发现火苗大部分高光溢出了,而暗部存在大面积的阴影修剪。第一步设置亮点。因为亮点大部分溢出了,因此,首先做的是减少“曝光”和增加“恢复”,尽量将高光溢出的部分补救回来,“曝光”的数值是-1.50,“恢复”的数值是9。
降低“曝光”同时会压缩亮部,但作为亮部的火苗占有一定的色调范围至少在理论上有潜在价值,这样可能会让火苗具有更多细节。调整“曝光”后,火苗中的细节已经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加亮度对比度的第二步,适当将“亮度”降低到25。调整亮部后的效果见图4.9。
从中可以看出,火苗内部的细节已经展现出来了,这主要得益于亮点的正确设置(恢复了部分高光溢出的内容),其次是因为亮部对比度的增加。但减少“曝光”和“亮度”让暗部变得更糟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将亮部和暗部的调整相对独立出来,可以不用在意暗部变糟的问题,下面会看到这其实只是假象。
第三步就是解决暗部问题了。暗部存在大量的阴影修剪,因此需要将“填充亮光”增加到足够大的数值,比如75就可以让大部分修剪的阴影挣扎出来。目前对于暗部来说不需要调整“黑色”滑块即可。效果见图4.10,至少火苗下方的燃烧物质能够被分辨出来了。
上图是最终结果,将白平衡向暖色调调整了一下,加大饱和度,以增强火苗的橙黄色;同时增加了整体对比度。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RAW数码底片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