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技术渐成趋势
7
倍以上高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如有防抖技术的支持,无疑是如虎添翼,捕获影像的能力将大大增加。目前,数码相机最常见而且最稳定的防抖技术,主要是镜头防抖和成像器件防抖这两种光学防抖技术。
防抖技术因其成本比较高,以前主要在单反相机的镜头中采用。在迅速普及的小型数码相机中,配备抖动补偿功能的产品越来越多,而用防抖功能最多的品牌数码相机当属松下徕美系列了,目前松下多款在售的数码相机如 FZl0 、 FXI 、 FX5 等普遍采用光学防抖功能。另外,佳能新出的 PowerShot S1 1S 数码相机也采用了光学防抖技术。
成像器件 ( 如 CCD 等 ) 防抖技术是在感知相机抖动后,改变成像器件的位置或角度,以此来保持成像的稳定。美能达目前销售的 DiMAGE A1 和 DiMAGE A2 数码相机率先使用了 CCD 驱动防抖技术。
从一般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对这类数码相机的拥护程度来分析,采用防抖技术的小型数码相机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数码单反全面挑战传统相机
万元人民币以内的佳能 EOS 300D
上市,表明数码单反相机已经走人平民**,并逐渐成为消费的大趋势。数码单反相机全面挑战传统单反相机的号角已经吹响。
佳能 EOS 300D 和 EOS-lD Mark Ⅱ、尼康 D70 和 D2H 、富士 S3 Pro 、适马 SD-10 、奥林巴斯 E-1 、宾得 *istD 、柯达 DCSPro SLR / n 等机型构成了 2004 年强大的数码单反相机的阵营。从整个数码相机迈向大众化的进程来看,厂商们经过多年的尝试探索之后,逐渐攻克厂数码单反机身设计、大尺寸高像素影像传感器成品率、镜头群系统组件丰富程度、整机生产成本控制等各种难题,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成为传统单反相机的竞争对手。当然,依靠价格优势,目前的传统单反相机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在数码大潮的冲击下,其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弱。相反,数码单反相机来势更加迅猛,全面赶超或逐步替代传统单反相机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当然数码单反的“软肋”还是价格过高,如果能够在价格上再次有所突破,那么在市场上,它将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具有冲击力,逐渐引领高端用户的数码相机消费热潮。
消费级产品百花齐放
数码相机并不是摄影爱好者的专用品,广大的消费级市场才是厂商们竞争的真正重点。以索尼、佳能、奥林巴斯、尼康、富士、柯达、柯尼卡美能达、松下、三洋、宾得、卡西欧、京瓷、三星等为主流的影像企业,仍以最具实用价值的
300 ~ 500 万像素小型相机为主角,配以高素质的 3 倍~ 5
倍光学变焦镜头,使之全面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在成像品质、使用便捷性、成本价格等方面都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今年初, 佳能一下子推出了 PowerShot A75 、 IXUS430 、 IXUS500 、 IXUS Ⅱ s 等数款消费级数码相机。佳能在消费级市场的全速启动必将带来产品性能的全面升级,甚至刺激其他厂家不断推出新品。
除了佳能之外,其他的数字影像“巨鳄”也丝毫不敢轻视消费级市场,纷纷对原有产品线进行更新换代。迭出的新晶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如大潮滚滚而来,一起带火了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的热情。
时尚小巧设计成为流行
随着制造工艺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厂家在设计数码相机时,考虑的不仅仅是拍摄的影像质量,他们在相机的外观设计上同样注入了更多的精力,赋予了数码相机更多的时尚元素,力图在外形设计上也引导时尚趋势。目前有多款采用了轻薄、小巧的设计风格,如佳能
IXUS 系列、京瓷 SL300R 、索尼 DSC U 系列以及美能达 Xg 等,其中机身最薄的仪有 15 毫米,体积最轻的仅为
140 克。
轻薄、精巧的机身设计·迎合了目前众多崇尚时尚用户的需求,名片夹大小的数码相机更加适合随身携带。一款外形时尚亮丽的数码相机,不仅可以拍照片,还可以作为不错的装饰品,受到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的喜爱。它们不仅外形精致、时尚,而且颜色也是绚丽夺目。但是,这类相机在实现便携性的同时也丧失一些摄影功能,比如说影像传感器芯片尺寸的缩减导致拍摄能力的下降,机身的小巧体形限制丁更多拍摄模式的设置等。不过,时尚小巧、色彩缤纷的数码相机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数码相机正在向专业、实用与普及这三个方面并举发展,数码相机生产厂家的竞争层面越来越大,竞争的程度也更加激烈,消费者的选择面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拥趸和厂家的进取共同促成整个数码相机市场的蓬勃发展。
来源:摄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