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从电影学院引进个性摄影的理念,第一时间定制古装、唐服等服装、饰品等。很快,婚纱和个性摄影的业务量上去了,而彩扩和拍照是照相馆的招牌,因为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力量的雄厚而再创销售高峰。那时一天有几十个胶卷的冲印量,尤其是假期过后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七八十个胶卷的冲印量,工作人员得通宵值班冲印。但是,跟所有的老照相店一样,它也受到了数码的巨大冲击,现在一个月的胶卷冲印量只有几十个,尽管如此,这块业务照相馆一直保留了下来。
周文伟说,数码科技的冲击也有好处,那就是冲印设备便宜了。最近他又刚刚花50万元买了一台新的数码冲印机,最大可以冲36寸的照片,分辨率也达到了600。而过去150万元买的数码设备最大只能冲印18寸,分辨率只有400。
周文伟一直很强调专业性,他觉得***的照相馆一定要做得最专业,不管是人像摄影还是婚纱摄影,运作模式和引进设备很容易,但是做得专业水准不容易,这就是品牌意识吧!比如婚纱照,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人们追求时尚个性,因此,拍照也要有创意,无论是现场氛围的营造、人物瞬间的把握,以及光影效果和层次质感,都非常重要。
记者手记 数码时代的文化坚守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市场。当然,市场的每一次裂变,都会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
胶卷曾经记录和定格了公共和个人的太多记忆。你我一定还记得:毕业了,生日了,我们青春的留影;过年了,过节了,我们团圆的合影;结婚了,生子了,我们幸福的合影;工作了,出国了,我们认真的留影……在照相馆里,拍摄活动结束了,而被拍摄者的情感和时代特征却被凝固在照片中,以图像方式保留下来。
在那个胶片时代,柯达代表着一个产业、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模式。然而,今年1月19日,几乎是胶卷代名词的柯达申请破产保护,有132年历史的“黄色巨人”或将成为时代记忆。导演冯小刚感叹:数字技术发展真快,胶片时代的终结,意味着《温故一九四二》将是本人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数码摄影的崛起,被很多人认为是胶卷产业悲剧的始作俑者。其实,数码相机的开创者正是当年的“黄色巨人”柯达。
但迅速淘汰的是数码产品,不断增值的是机械相机。传统不会消亡,只要有文化价值。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被数码改变着,相信还是有人会坚持胶卷摄影。因为胶片有着自己的味道,因为一些摄影师有着自己固守的审美标准,但数码技术的革命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有没有胶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承载的文化不应随着胶片的消失而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