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时尚个性化的流动照相馆面市,无疑给传统照相馆带来很大冲击。
冲击 数码相机的普及对冲印业的影响超乎想象
采访对象:郑敏
周六的午后春光温煦,郑敏应邀给海曙政协的一些摄影爱好者们上摄影讲座。其实他的本业是一家图片社的老板,他说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做生意,就是喜欢摄影,因为一开始从事的职业是冲印,于是就一头栽进了这个行业。
1987年,年轻的郑敏进入文联下属的联营图片社工作。在那个摄影的黄金时代,彩扩机就是一台“印钞机”,每天的照片冲印量通常是3000—5000张,一张5寸照的冲印费是7毛钱,当年他的工资一个月才36元,可以想见那是个利润特别好的行业。1995年,他又来到了当时一家赢利良好的彩扩中心,店里同时兼营器材,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了各种照相器材。可惜好景不长,1999年彩扩中心倒闭。热爱摄影的郑敏把这家彩扩中心盘了下来,成立了一家图片社。
说起当年的冲印辉煌,郑敏说每到宁波服装节等大活动的时候,等着发稿的记者们常常排队在这儿连夜冲洗照片,而他也经常整夜加班。郑敏说,其实冲印相片也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像今年春天一直下雨,大家都没有机会出去旅游,所以生意就少了很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他说数码相机的普及对冲印业务的冲击超乎想象。2002年,图片社原本一个月上千个胶卷的销量逐渐减少到了现在的一二十个。即便是这个业务,也是他刻意为一群喜欢传统摄影的朋友而保留的。
数码对冲印的影响除了数量的急剧减少外,消费人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特别是退休后有了很多自主的时间,他们喜欢去更远的地方旅游,再加上传统习惯的影响,他们很喜欢把旅游时拍的照片洗出来。而年轻人喜欢自驾游,喜欢去近郊,而且喜欢用数码产品,他们习惯于把照片存在电脑上,或者直接用手机或者QQ传输。即使冲印也往往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几张照片而已,一般不会超过总量的十分之一。“过去冲照片时效性特别明显,通常长假过后的几天是生意最好的时候,需要加班加点地冲。而现在年轻人冲照片特别没有季节性,可能冬天顺带冲几张夏天的照片。所以我们担心这一代过后,以后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冲照片的习惯。现在很多人家里或者单位里都有打印机,有什么需要,直接用打印就可以完成。”
尽管如今冲印相片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郑敏说他还是会坚持下去,因为自己对这个已经工作了25年的行业充满感情。面对业界的竞争,郑敏的“法宝”除了诚信和质量的保证外,还有就是店里有着28年冲印经验的老同事。对于客户的流失,他的对策是要用其他的衍生产品来补充业务。除了冲印、拍照、卖器材之外,他还接受商业片摄影和产品摄影的业务,同时增加了相框、挂历、老照片修复等。接下来,他已经在布置场地,准备搞摄影培训班,为客户们提供免费服务。他充满信心地说,这一定会吸引客户,“其实,摄影也是一种文化,当它被数码技术抛弃的时候,也是它重获新生的时候。”
应对 走专业化个性化之路
采访对象:周文伟
在鼓楼的斜对面,一家***照相馆的招牌显得特别靓丽——正门的橱窗里全部是时尚的婚纱模特秀。如今该店的掌门人周文伟告诉记者:这是照相馆的新业务——时尚婚纱馆。去年,他们在江东开辟了专门的摄影基地,如今在鼓楼对面的这个店面积有800多平方米。
橱窗是照相馆最好的潮流展示区。记忆中那些老照相馆的橱窗通常是些标准的大头像、全家福等。这算是***的一次华丽转身吗?周文伟笑着说,只是业务的拓展而已。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是经历过种种的变革才有今天的蓬勃发展。
1999年4月1日,周文伟接手经营这家照相馆。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周文伟说因为那是它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连续亏损好几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婚纱进入宁波市场,一夜之间,这个巨大的市场被卷走了。而普通的拍照和冲印根本无法支撑照相馆工作人员工资。
周文伟说自己是个喜欢挑战的人,他相信事在人为,通过努力能为照相馆开辟一片天。
首先,周文伟对照相馆进行了用工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把在册的63人削减为40多个人,打破大锅饭,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并于当年购买数码相机,开展数码快拍业务,然后又于2000年底率先花150万元购买了先进的数码冲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