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参赛者的一组作品中只要有一幅作品违规,便失去了参赛资格,在场评委嘉宾无不感到惋惜。另一方面,摄影业界还存在一些纠结广大摄影人的学术问题,如:对摄影的类别概念不清晰,把“漂亮”、“甜美”、“干净”当成所有品类摄影的终极目标,肆意取舍,以“美”代“真”,导致记录类作品的文献性目标被遮蔽和扭曲;对拍摄记录作品与进行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理不清头绪,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更需要摄影媒体和学术机构加强摄影知识的普及工作,分门别类地传播有关价值和理念。 在场的大展组委会成员和评委都表示,今后要更多地致力于摄影普及工作,同时继续推进摄影艺术的学术建设,致力于摄影大展规则建设,坚决维护社会记录类作品的真实性,推进摄影艺术的健康发展。
为了更加彻底地杜绝记录类作品作假问题,组委会决定在2012年2月1—15日再次公示入选作品,凡发现问题者仍可以继续举报。
随后的时间,与会的摄影界专家、媒体记者就“技术”、“规则”、“人”三个不同层面,针对目前国内各类摄影大展存在的一些状况发表了自己观点和看法。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合理利用摄影器材和数码科技的不断发展,进一步繁荣摄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刘宽新说:“破案率永远低于作案率。”现在,各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影像鉴定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要做到比赛的公平、公正,不仅需要影像鉴定专家的努力,也需要参赛者自身的自觉、对大赛标准、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摄影知识的普及。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解海龙指出,参展作品可以进行剪裁,那么剪裁的“度”是什么?色彩可以调整,那么调整的“度”是多大?这些都是需要规范,需要量化的地方。
著名摄影家李少白提到,摄影大展需要对奖项分类有明确的界定,有了明确的界定才能规范参展人及其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执行主编徐静建议,举办摄影大展时,除制定细致严格的征稿启事,还应当对征稿启事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帮助更多摄影人理解,避免出现误读。《人民摄影报》副总编辑李涛介绍“金镜头“奖的评选经验,评选过程可以更公开。
在大家一致认可亟需出台中国摄影大展评判标准体系的同时,晋城市信息中心郭宗泽主任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提出如何在制定更为细致全面的规则与鼓励更多人参与之间进行平衡的问题,主张摄影大展规则制定需要具有发展的眼光。
《中国摄影报》记者郑丽君对于摄影大展的评委构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除了摄影界专家之外,也需要摄影大展主题内容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在会上则再次强调了“人”的因素,指出要解决目前摄影界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依靠我们摄影人自身,需要“文化摄影人的自觉”。
会议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主编李树峰代表组织委员会作总结讲话。他讲到,他要代表组委会感谢白锁亮先生,帮助组委会“去伪存真”,维护了摄影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维护了记录类影像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主办方、部分评委专家以及来自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人民摄影报、搜狐网、腾讯网等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本次鉴定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