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所提及的民族影楼风汉服以及大火的诃子裙,也是形制警察与大众的集火范围。
汉服形制究竟可不可以改,如今依旧无解,但漠视文化内涵的魔改则应当被抵制。
复原派当中的古墓派则更为甚,其复原的目的不仅仅是汉服,也包括一整套汉式生活及乐舞在内的艺术文化。
他们将汉服从“俗“提升为艺术,上升到了考古研究层次。
由于汉服认知体系的空白,相关的复原派考据工作一直在不停地颠覆与上升,这也是完善汉服体系的必经之路。
而与前面反对和风汉服相对应的,则是“排外警察”,他们坚决反对“汉洋折中”,坚持民族为本。
“汉洋折中”来源于日语词语“和洋折中”,指的是和服与西方元素的结合。
部分汉服博主则提倡“以历史为体,时尚为用”,倡导汉服与时尚单品的混搭,借此扭转汉服都是大袖飘飘的不方便的刻板印象。
最后,是“科普警察”。
善意的“科普”能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也可以在实质层面传播汉服文化。然而,“科普警察”的“科普”行为却往往脱离了宣传知识的目的,取而代之的是对他者的鄙视和嘲讽。
在《创造营4》衍生节目《营人进入异次元》第一期节目中,选手刘宇进行中国传统服饰科普课堂,科普过程中出现了两处争议言论。
其一,魏晋风不是传统汉服,晋制才是;其二,“下裙”说成了“襦裙”。选手刘宇的不严谨科普迎来了汉服警察的严谨的“科普”。
科普警察攻击他作为国风爱好者不了解基本知识十分让人尴尬,还进行科普更是丢人。
简单来说,山正、形制、民族都在科普警察出警范围内,形制警察在正版基础上抨击形制错误,而排外警察在坚持汉服纯粹的民族性的同时,偶尔也会涉及到形制和山正的问题。
汉服警察之间的关系
虽然汉服警察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汉服,但同时,汉服警察的争议也让汉服这个圈子变得脱离大众,让如今的“圈外人们”对汉服警察忌惮而不敢踏足,圈内被分化与隔离。
与最初促进汉服复兴和发展的目的相去甚远。
到底什么样的汉服是规范的?
影楼风的汉服究竟可以不可以作为汉服文化的一种来传播,而影楼风的汉服又应该如何被区分?汉服的正统形制需不需要被确立?这些都是未解决的问题。
可见,我们的汉服现在极度缺乏标准的权威汉服体系。
实际上,大部分人接触汉服,首先是受其较高的设计颜值所吸引,其次才是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背后的文化是否存在正确性,以及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或是寓意深度,主动去了解的人并不多。
这就导致了汉服形制与纹样上的巨大争议。
其次,汉服穿戴的不便性制约了大众的穿戴意愿,不符合当今时代对于快速生活节奏的需求,导致汉服在非特殊场景非常少见。
所以,汉服即便再怎么流行,其主流穿戴原因依旧是作为“拍照道具”所使用。即便藏风少女等民族类汉服冒犯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依旧有许多人追捧。
另外,汉服市场所带来的良莠不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生态,也是许多人对汉服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看来,汉服圈子的水之深,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了这个圈子文化整改的迫切需求。
对于现今的汉服市场来讲,仅凭市场的秩序自发地调整已经无法改变,官方权威的介入是必须的。
我们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的文物研究学者来一同讨论,从基本形制,特征分类,以及穿戴礼仪上,为大家提供一个官方的参照标准来进行汉服分类。
即便是影视风汉服还是改良现代汉服,也都能够有其归属,让大家不再担心被“警察出警”。
同时,仍需要积极打击盗版、抄袭,保护原创,才能保障汉服的质量标准。
汉服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是传统汉服元素的累积与保存;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汉服元素
的补充与创新。
汉服的创新,并不排斥继承与批判,但同时也意味着应反思和补充转化、发展。
汉服警察也应当减少偏见与抵制,使得汉服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现代场景,从而降低汉服的“门槛”。
只有当汉服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散发新的活力,才能够增强汉服的传播力,真正成为文化自信的象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