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良:牵引线
东莞制造是充满张力的,勾勒东莞制造的影像更应该是多维度、多元化的。创作时,除了进行如实的记录,我更多的是从艺术的层面去构建东莞制造的影像表达,以来自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方式为东莞制造插上艺术的翅膀。
防疫必***“剂”,2020年2月25日 ©李志良
新员工(铂金印相),2018年5月17日 ©李志良
芯片工程师,2018年5月22日 ©李志良
研发团队,2018年5月4日 ©李志良
肖萱安:我的三峡 1980-2020
《我的三峡1980-2020》系列作品的创作灵感还源自传统文化,有很多影像植入了由诗词转化而来的影像元素,为这些影像注入了思想内核。同时,这些作品分别植入观念、纪实、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创作方法,使多种艺术表现相互影响渗透,构成了我对于当下环境与生态之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我眼中的三峡与客观世界关联的各种意象。
三峡记忆,用2000多幅图片拼接而成三峡生活碎片(2) ,2016- 2020。©肖萱安
三峡记忆,用1900多幅图片拼接而成三峡生活碎片(1),2016-2020。©肖萱安
巫峡民居,此地水位138米,2000 年 ©肖萱安
当年64岁的移民周志祥老人与他的狗,云阳老县城,2007年 ©肖萱安
陈茂盛:大地诗意
我笃信摄影的本质,是体现内心小宇宙与外部大宇宙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是体现“我世界”(摄影者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作为摄影者,我坚持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感悟,尽量在作品里化合为一。
绿茵牧踪,赤橙黄绿青蓝紫之四,2012 ©陈茂盛
翠波苔痕上阶绿(南部非洲海湾),2013 ©陈茂盛
大地如梳新犁地(新疆喀什盐田),2012 ©陈茂盛
橙光家园,赤橙黄绿青蓝紫之二,2013 ©陈茂盛
邵大浪:西湖摄影三十年
回首30 年西湖摄影创作之路,我越发感到摄影并不只是向外观望世界,更要向内审视自己。作为摄影人,我们总是希望背着相机走得更远,但其实,一个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内心。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西湖心象”系列,1991 ©邵大浪
“西湖心象”系列,2003 ©邵大浪
“西湖心象”系列,2007 ©邵大浪
“西湖心象”系列,2020 ©邵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