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开心点儿!”趴在地上的婚纱摄影师朝一对准夫妻大喊。两个年轻人身着盛装,以位于上海市区的某欧洲风情小镇为背景,试图探寻嘴角弧度的***。
△在拍婚纱照的一对准夫妻 / 视频截图
这是澳大利亚摄影师奥利维亚·马丁-麦圭尔(Olivia Martin-McGuire)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式爱情》(China Love)里的一幕。
来上海工作之前,奥利维亚从未想到中国人如此热衷婚纱照。现在,她终于有了新的理解:“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和戒指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婚纱照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 视频截图
无论是在巴黎圣母院门前还是在上海外滩,你总能和拍婚纱照的中国新人们“狭路相逢”——他们牢牢占据***佳景观点,侵犯其他观光客利益的“圈地运动”往往长达半日。
去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到,圣托里尼已经被亚洲婚纱摄影团队“攻占”。
岛上官员卢克·贝罗尼亚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外国摄影师带着化妆师、造型师和大量婚纱在岛上生活几个月,“把婚纱举过头顶,拎着两三个包,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
△拍婚纱照,需要一个团队 / Unsplash
早已司空见惯的中国人当然不会为之疑惑,奥利维亚却将其视为“公共场所的一道奇观”。
几年前的夏天,前往上海罗斯福大厦为一家媒体拍摄人物肖像时,奥利维亚偶然看到十对穿礼服的夫妇在街角拍照,年轻、时尚的造型师们则在一旁补妆、打光,焦急地完成造型。
这场“非常有戏剧性的街头表演”立即引起了她的注意。
△在奥利维亚眼里,这样的场景十分戏剧 / 视频截图
住进上海原法租界后,她经常能看到穿婚纱的新娘提起裙子在街头奔跑,裙摆下的运动鞋时隐时现,一段时间后,她才意识到这并不是真正的婚礼,而是在拍摄“婚前”婚纱照。
如今,“婚纱摄影”(Pre-wedding photograph)这个概念几乎只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得以实践,奥利维亚说:“在西方,婚纱照只在婚礼当天拍摄。”
婚纱照是舶来文化,婚纱摄影则是台湾商人开发的
从服饰和摄影技术两个方面拆解,婚纱照的确是一种西方舶来品。
摄影技术发明初期,大多数西方夫妇并没有雇佣摄影师来记录婚礼,而是选择在婚礼前后穿着***好的衣服进行拍摄,直到19世纪下半叶,仍然没有多少人会在婚礼期间展示正式的婚礼照。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婚礼照片,可能是***早的婚纱照之一,女王身上那件象牙色的婚纱通过这场婚礼得以向大众展示。
△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照片 / Wikipedia
19世纪6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夫妇穿着结婚礼服摆拍,或者雇佣摄影师来参加婚礼。受限于摄影设备的笨重和照明问题,在19世纪后期,婚纱摄影很大程度上是棚拍。
“捕捉婚礼现场事件”的概念是在二战后才产生的,随着胶卷技术和照明技术的改进,摄影师经常会出现在婚礼上,尝试向现场的夫妇出售照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记录整个婚礼活动的现代拍摄方法变得众所周知,包括更具“纪实”风格的摄影。
△许多人也会请摄影师全程跟拍婚礼 / Unsplash
婚纱摄影这一消费习惯则是由台湾商人开发的。***初,拍照只是结婚仪式的一部分,并没有分离出来。
新娘在婚礼当天去美容店化妆,晚上喜宴结束卸妆,在婚礼之外并没有专门合影的环节。
不过,台湾人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提高对婚礼摄影师抓拍能力的要求,而是越来越看重婚礼前的标准化照相套餐。
△婚礼当天的拍摄,更考验摄影师的抓拍能力 /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