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摄影师而言,最困难的部分是将他的观点和艺术表现方式,灌输给团队中这些具有丰富经验和艺术背景的人。那些最好的时尚作品始终是所有创作者艺术观点交流的结果,它不仅仅是摄影师个人的创作,而是整个团队共同的艺术作品。”
Moja认为,拍摄前的准备阶段非常关键,特别是“情绪板”。“我们在中国福建拍摄的照片就使用了140种不同的‘情绪板’,我们甚至将一些地点,例如土楼建筑,进行了数字化3D绘图,以供团队研究在现场实现不同方案的可能性,这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在构图、空间和光线上的想象和操作。”
为了确保画面质量,Moja只用Phase One中画幅相机拍摄,包括100MP和150MP,同时搭配德国Schneider“蓝圈”镜头。“我几乎拥有施耐德所有的镜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支80mm LS f/2.8的镜头,我经常使用的是45mm LS f/3.5和150 mm LS f/2.8 IF的镜头。我的光圈参数永远会在f/11到f/22之间,最常使用f/16拍摄。”
从战地摄影到时尚摄影
在Moja只有10岁的时候,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一名战地摄影师。“15岁那年,我告诉父母我要一个人去意大利度假,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抚我的母亲,其实我去了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并在那里拍了很多关于北爱民族冲突的黑白照片。”1975年,17岁的Moja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报道了当年发生在德里著名的“血腥星期日”事件,当时英国士兵射杀了28名爱尔兰平民,这次经历坚定了他想要成为一名战地摄影师的愿望,为此他选择了传播与新闻学作为大学的主修专业。
1989年,Moja加入了一个著名的法国机构,并参与报道了同年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伊斯兰革命精神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的葬礼。“在那里,我看到大量杂志发布的几乎所有的图片都是假的,都是在活动结束后重新‘创建’出来的,那次之后我决定停止摄影。”
在接下来的27年中,Moja再也没有触摸过相机,他彻底转变了方向,创建了自己的活动策划公司,并成功地承办了许多大型项目,戛纳电影节、欧洲足球锦标赛、万事达卡等都是他的重要客户。
“生活引领我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过程,而此时我想再一次拿起相机接受挑战,我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直到2016年,艺术和时尚重新点燃了Moja对摄影的热情。“我很喜欢Nick Knight、Pamela Hanson、Ellen von Unwerth、Elizaveta Porodina、Lara Jade、张晶娜、庄扬帆、陈漫,他们的作品都有着自己强烈的风格。”
谈及未来会有哪些拍摄计划时,Moja介绍道:“我要用15幅艺术照片,来诠释意大利著名作家但丁的著作《神曲》;还要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西非儿童困境的项目;另外,下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还有一个与6位摄影师和6位时装设计师合作的摄影实验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