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na回国准备婚礼,和老公坐在房间里休息,接下来他们要试穿婚礼上穿的衣服。地板上放着糖果礼品袋,里面是一种经典的澳大利亚甜食。©️Olivia Martin-McGuire)
中国年轻人的婚纱照梦想里,有一部分与她们父母、甚至祖父母有关。他们的上一辈,年轻时没有机会自我表达,只能把愿望寄在孩子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拍婚纱照并不止是两个新人的事,还包括对家族的责任。
这点在Viona身上也有体现,拍摄婚纱照不止是她的梦想。Viona的妈妈结婚时没有拍婚纱,后来她一直单身,50岁那年为了弥补遗憾,她一个人跑到照相馆拍了几张没有新郎的婚纱照。
“婚纱给人一种物理上的朦胧的幻想。人们都向往一种富足、美好的生活,实际上婚纱照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Viona的妈妈说。
(Oliva在杭州跟拍的夫妻。©️Olivia Martin-McGuire)
这张照片是在杭州一个叫“小巴黎”的地方拍的。新人被白纱笼罩着,画面的一部分是模模糊糊的,这很像Viona妈妈说的那种“浪漫的梦”。
与Viona妈妈为女儿出嫁而幸福不同,另一个主角丽(音)的父亲却对女儿的出嫁觉得难过。
丽和她的未婚夫都来自安徽农村,我去他们的老家参加了这对新人的婚礼。
(安徽女孩丽的婚礼。©️Olivia Martin-McGuire)
那天是相当戏剧性的。在敲开门后,新郎一直在做俯卧撑,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争取他的新娘。他的家人站在身后鼓励他,新娘端坐在床上。
新娘的父亲沉默地站在人群里,我特意看了他。他脸上爬满皱纹,在旁边静静看着她的女儿。当新郎在周围人的哄闹中给新娘洗脚时,他别过脸,背对着人群。
他对我说,想到要失去女儿他就心里难受。婚礼前一天,他为女儿炒了一桌子菜,一个劲儿让女儿多吃。丽的母亲说了一句“以后想吃就吃不到了”,他突然转过头,哭了。
丽不敢看他的父亲。她左手攥着一团纸,一边说着 “没有哭没有哭”,一边埋下头吃菜。那天早些时候她告诉我,她知道父亲*近一直失眠,因为舍不得她出嫁。
在那一刻,我才开始懂得中国式家庭。
4
(Oliva跟拍的夫妻。©️Olivia Martin-McGuire)
在西方,婚姻的决定通常都是很自我的、很私人的,但在中国,我发现人们做决定时,会考虑他们的家人和关心他们的人。这对我触动很大。
我来自一个非常强调个人的社会,我总是很好奇,一个强调集体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我经常坐在中国的公园里,看老人钓鱼、唱歌、跳舞。我发现中国的老人总是在公共场合聚会,他们可以真正在一个世界里相处。但在澳大利亚,老人只是各自在家里学习。
这就是不同,也是我喜欢中国的原因。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总是以一种理性的、计算的方式从一件事移动到另一件事。而在中国,一切都是自然、自觉地流动。
我总是着迷于在蓬勃发展的世界里构筑梦想的行为。中国的婚纱摄影就是这样,或许看起来虚假、好笑,但它在为一个家庭建立未来。
在其他国家,你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在中国,只有未来和过去相互摩擦。身处激流中的普通人无法生活在聚光灯下,而拍婚纱照的那一刻,一切都围绕着他们。
这就是特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