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要玩“互联网+婚嫁”先看婚嫁产业10种业态***穴

要玩“互联网+婚嫁”先看婚嫁产业10种业态***穴

2015-11-21发布     转载自:品途网     上传用户:Lin霖

  两三年前“到喜啦”一类平台找上门的时候,婚嫁行业正处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元年,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同行间搁置了争议,共谋发展(都忙着抢钱,谁也没空搭理谁),对于电商的出现很多人只是当作网媒的增值业务去看待,质疑他们的效果和盈利能力。

  2015年,一个“互联网+”的风口,把无数着了魔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吹向了婚嫁产业。他们大多对婚嫁业毫无从业经验,或是在经营中走投无路,便摇身变成高举“颠覆大旗”的互联网新贵,开口闭口就是这个行业需要被颠覆,那个行业有很多痛点盲点...相比互联网也有人更看重落地,于是有了婚礼地产。无论是“互联网+婚嫁”还是“地产+婚嫁”,都是故事很美的新商业模式,具有极强的融资能力,对于小规模作坊业态的婚嫁服务业来说,可谓大军压境。面对跨界打劫的威胁,不少传统婚嫁业者陷入恐慌,但也有些底蕴较深的业者则不屑一顾。而在我看来婚嫁产业所有业态中,无论是传统经营还是新商业模式,都有其致命的死穴。也许鹬蚌相争的当下,看得更远的才能成为渔翁。
 

要玩“互联网+婚嫁”先看婚嫁产业10种业态死穴

  最近似乎写的一些观点都和数字有关,都在用数字罗列婚庆行业的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而今天我又罗列了十种不一样的未来:行业的消亡...

第一死:如何杀死婚庆公司?

  婚庆公司将如何覆灭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互联网将颠覆信息不对称的婚嫁行业,有人认为以婚礼堂、婚礼商城为代表的一站式业态将冲击传统门店经营,有人认为目的地婚礼才是未来婚礼的趋势,还有人认为影楼、司仪等传统的渠道和供应商介入婚庆服务将导致婚庆公司失去生存空间。其实我认为最终能威胁到婚庆公司存在的都不会是这些切割非主流市场的边缘力量,任何生产关系的矛盾都将激发多元化的经营裂变,能够颠覆行业的只会是生产力本身。我们知道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婚庆行业最重要的劳动对象就是:宴会场地。

  当下大量婚庆公司围绕宴会场地展开恶性抢夺:从开发酒店业务渠道,发展到捆绑酒店垄断宴会场地,排除竞争对手。这种情况不***于二三线城市和县城,在一线都市也有集团机构在大量签约酒店。婚庆行业进入了帝国主义社会:垄断核心生产资源、“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而许多捆绑了酒店的婚庆公司依旧痛苦,大量投入和营收贴补了酒店,逐年攀升的成本让盈余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还被酒店绑架做婚礼秀、赞助物资...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婚庆公司都与酒店捆绑,依旧“裸奔”的经营空间受限,然而“傍了大树”的盈利也始终难有大突破,为了尽可能多的消化酒店客源,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我曾评价婚庆公司为“高净值的开销,屌丝的财富”,看似行业中*大的整合端和暴利环节,却遭受消费者、渠道和供应商三头挤压,终有一日被榨干了以后酒店开始整合婚庆业务,被绑架的婚庆公司就面临被并购或者出局的命运;而一旦更大的资本方开始垄断酒店,婚庆公司就连被并购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死:如何杀死酒店?

  从整个产业生态来说,酒店是最难以被扼杀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场地是稀缺资源;无论客户先接触影楼、婚庆公司,还是互联网,最终都要去酒店办婚礼;结婚唯独不能没有宴会场地,总不能把婚宴办在虚拟世界里吧?第二,餐饮固然是婚嫁*大的利润,但酒店本身的主要盈利并不是宴会厅而是客房,除了客房还有日常餐饮、健身、外卖等多种业务,宴会厅除了婚宴还有会议、商业活动和其他宴会,婚宴只是占酒店宴会营销业务的一部分,成败不能直接威胁到酒店整体经营。

  酒店大致又分为几种形态:一种是五**酒店,特别是国际五星。这种高端酒店除了香格里拉等少数自有物业品牌外,其余多半依托于本土的地产业主,属于被雇佣的管理公司,本身不具备与其他商家签署场地合作的拍板权。而另一种是没有豪华宴会厅的四星以下酒店和酒楼,多半无法靠日常散客满足营业需要;在政府接待被限制后,企业接待和私宴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随着各地区城市化发展、商业繁荣和楼市萧条,许多地产项目从住宅转向商业,酒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倍增。酒店业的繁荣固然带动了宴会市场的消费水平,但也加剧了酒店业本身的市场竞争。于是渠道的形势逆转了,从场地为王到业务不饱和,酒店主动寻求与婚庆公司等零散客源合作;婚礼堂业态出现后,酒店业的竞争愈演愈烈,最终将演变价格竞争和资源抢夺;任何业态都不能够杀死酒店,唯有同业之争。若民众消费水准提高,五星酒店消费下调,中小酒店酒楼竞争优势荡然无存,酒店业也将迎来大鱼吃小鱼的“洗牌”。毕竟是资产运营两头重的业态,酒店业需要庞大的现金流支撑,经不起长期的恶性竞争消耗;而正是因为重资产的特性,其经营也玩不出太多灵活性。

第三死:如何杀死婚纱影楼?

  婚纱影楼业态应该是中国特色吧,很多国家早已没有婚前摆拍,只有婚礼当日的纪实摄影。福建的影楼最早是由台湾人带入,掀起婚纱摄影的潮流取代了拍结婚照。影楼模式初期投入大,资金利用率低,但有着庞大的流水和暴利空间。我眼中的影楼行业其实与网吧和KTV非常类似,都是需要庞大的启动资金和硬件投入,还有再投入翻新的固定周期,否则就会失利于惨烈的同业竞争。

  当下中国的婚纱摄影市场已经出现三足鼎立:传统影楼、摄影工作室和以SOHO形式存在的自由摄影师。从消费者选择上来说:影楼产品标准化、作业模式化、团队复制化,可以低价优质,也可以**尊享,一切都基于大投资的内景和片场,但由于影楼客流量庞大、拍摄模式单一,导致产品缺乏个性;工作室没有大投资的经营场地和片场,多半都突出外景和个性,费用也略低,但是在硬件设施、服装饰品和服务体验上肯定无法与影楼相比;自由摄影师你不要以为一定是*便宜的,其实一对一的服务最贵,而且要拍一个婚纱照不是只有摄影师就行,至少还要有化妆师,以及自备服装,自选拍摄场地、搞定交通和后勤,其实更麻烦且消费更高,当然胜在私人化的服务。

  近几年来工作室已经瓜分了影楼的部分市场,而不断出现的“各种拍”(婚纱摄影O2O平台)又刮起“去中介”的风,鼓动摄影师直接服务消费者,平台化开发产品。当然我相信这么多业态里目前*赚钱的一定是工作室,摄影O2O不知赚不赚钱但起码也在搅乱市场,不但切割走部分份额,吸引到场外资本,还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影楼摄影师回家去SOHO。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摄影是婚嫁产业里最有机会的O2O业态,因为摄影行业可以真正做到开发产品和签约劳动者,生产场地本身是开放资源,产品也容易标准化(机位、服装、场景、风格、服务者级别,就可以简单的把产品和价格标准化),利于重复销售,而平台的核心价值只是经纪。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少,越利于资金的集中运用。影楼作为资金量最庞大的业态,我个人认为未来必须走资本运作的路子,否则依旧维持传统经营不断将利润循环投入,市场份额又被逐年瓜分,一旦资金断链就呜呼哀哉也...

第四死:如何杀死去中介型O2O?

  互联网热中红极一时的O2O,在经历了死伤过半后,评价O2O是伪命题的观点又扶摇直上。诚然,在婚庆这个领域谈消灭中介,首先要弄明白“中介”到底是谁?很多创业者认为中介是婚庆公司,但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婚庆公司虽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但它却是这个行业里的品牌厂商,担负着产品研发、生产分包、终端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职能;而婚庆公司的供应商则是产业链中的原材料厂和配件加工厂。现在很多O2O企图消灭厂商,让手工业者去处理原材料,甚至为消费者提供零配件,这是行业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虽然未来的生产趋势指向众包,但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婚庆行业的从业资格认证还没有建立,对于这样一个超低频、重度消费、重体验和决策的行业来说,依靠分散的个人生产和服务,能够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保障?德国工业4.0将物联网、服务网等信息物理系统融入制造业,从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向用户定制生产转变,而婚庆行业岂非原本就是用户定制生产?婚庆归属于服务业,激烈的竞争让消费者非但没有痛点反倒被商家惯坏。O2O平台鼓励消费者参与生产,其实是在为消费者制造痛点,对于结婚这件事很多互联网人的理解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一辈子一次的事情,消费者没有花不起钱,只有值不值。其实消费是以家庭收入划分层次,花得起就是花得起,花不起就是花不起,该买小米的不会因为苹果好就人人都去卖肾;所以消费者首先要寻找买得起的产品,然后才关注产品值不值。婚庆行业一个畸形的现象就是消费者大多虚报预算,骗到方案再砍价;而对于定位远在自己消费力之上的婚庆公司,产品再好消费者也不敢去触及。而高消费的人群则需要更多的重度服务和私密性,需要更多的服务者和更成熟的团队,才会觉得花得值。其实一场婚事办下来,最耗精力的是宾客名单和邀约接待,以及礼尚往来习俗的筹备,这些往往占据了婚事筹办的主要时间,而婚礼只是小两口利用碎片时间在跟进的事情,白天还要上班呐,哪有那么多时间事事参与,选择有实力的婚庆公司就图一省心。

  误区二:认可平台才能为消费者解决个性化的需求。其实一场婚礼的决策人很多,新娘最上心参与,新郎少参与却有否决权,最终买单者是新郎的父母;于是人人都能说话,决策周期很长。但一场婚礼的核心意义并不是创新而是见证;对于长辈和宾客而言,衡量婚礼好坏的第一因素并不是个性而是面子。什么能让消费者觉得有面子?品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县城的消费者喜欢市区的公司,许多土豪喜欢北上广的公司,知名品牌对于相应层次的客群总有更大的杀伤力,只要说出去就有面子。

  误区三:有些去中介型的O2O认为首先应该消灭商家,把“龟儿子”“干疼”乃至“干死了”春天就来了,将自己摆到商家的对立面。其实你如果做一个市场调查,把个性等诸多因素让消费者排序,消费者100%**的是“安全”。这可是一笔承担不起风险的交易,商家依靠的是团队作业,单量多说明被认可;而个人从业者单量稍多,首先,会被质疑服务精力能不能跟得上,会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不安全感;其次,商家在竞争和团队培养的过程中,也在给人才进行宝贵的内训,通过大量实战给他们足够的经验沉淀,如果没有专业教育又没有了商家培育,独立业者从哪里获得专业技能学习?靠那些只会宣扬成功学的培训机构吗?最后,没有一个新人能接受自己的婚礼搞砸,很多人为了安全主动放弃了未经执行验证的创新,宁可眼见为实。婚礼的客单价较高,独立业者根本无力承担风险责任;平台更不会为只存在弱关系的独立业者去承担责任,况且平台的回报也远不足以匹配风险。婚庆是高风险行业,没有事故标准只有客户心情,行话叫“操卖白粉心赚卖白菜钱”。消费者选择一个商家起码有门店有法人,开门做生意、资金有留存,能够承担风险责任,选择独立个体铺盖一卷去哪儿找人…

  误区四:认为消灭信息不对称是让消费者花钱值。这个更是一个伪命题,你花1999买新款小米值还是花3999买新款苹果值?婚嫁行业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暴利,消费者要求有好的创意和品质,需要选择安全优质的供应商和原材料,以及堆入大量昂贵的人才团队作业,周期长人耗大;而中国的消费者并不愿意为创意、服务和知识产权等看不见的东西买单(国外用个字体或音乐都要付费呢,谁敢随便搞什么迪斯尼主题、Hellokitty主题…),这么庞大的无形成本如何分解呢?只能摊在执行成本里。难道O2O平台认为让独立业者统筹供应商,能够获得比商家高频大宗采购更低的单价?只怕是消费者没少花钱却买到了更低的性价比。婚庆行业整合度太高,劳动密集型生产,采购交易频次巨大,其中的水深从业多年的商家都未必能吃透,何况业外人。哪家婚庆公司没有做过不赚钱甚至亏钱的单子?

  基于以上几点,其实去中介型的O2O要存活本身非常困难。不可否认现在有些O2O的年营业额已经比单家中小婚庆公司要大一些,问题是大多少?成本呢?盈利呢?说好的增速呢?钱能烧多久?流量能估值多少?这些流量都没有价值,因为不会产生第二次消费!你同一时段的用户有多少?转换率有多高?从平台上过的流水(变现力)有多少…基于这些因素,基本上也就是钱烧完了融不到下一轮或平台还不能自己盈利就死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王先生
    41岁
    摄影师
    8千-1万
    沈先生
    45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6千-8千+提
    杰先生
    37岁
    选片师/客服专员/门市销售
    面议
    孙女士
    37岁
    店长/培训讲师/儿童门市/管理/策划
    面议
    谢女士
    33岁
    化妆师
    1万-1.5万
    张先生
    32岁
    摄影师
    1.2万-1.4万
    段先生
    54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5万-2万
    林先生
    32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
    1.5万-2万+提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