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你知道自己得到了这个大奖的时候……
张轶:很意外,非常意外。这是很多新闻摄影工作者梦寐以求甚至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奖项。能够获奖真的很不容易。没想到很多大奖都陆陆续续落到了我头上。
记者:你觉得它获得这个奖项,是实至名归吗?
张轶:它在艺术处理方面并不突出,我只是一个刚毕业的新记者,也是用的别人淘汰给我的设备拍的,这张照片只是视觉冲击力好一些,所以非常意外。
记者:我也听到一个声音,那张照片包括后来公布的很多照片,都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尸体的暴露,这让大家会觉得很不舒服,甚至觉得你是在拿他们的照片来博得眼球……
张轶:这种声音我听到过,他们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亵渎,怎么说呢?对一个摄影记者来说,我也考虑到这一点,当时拍的照片也很多,为什么选择那一张,我就是考虑到家属的感受,只用了一张英雄只露了一截胳膊的,我个人的观点,这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从新闻要素里面,这张图对“挟尸要价”的主题的诠释是比较准确的。
记者:也就是说,你仍然认为,用挟尸要价这四个字来给这张照片命名,是恰当的?
张轶:直至现在,我仍认为是非常恰当的。挟尸要价是描述了一个过程,是以陈波为首,王守海受雇于陈波为辅,他们是一个利益集团,只是分工不同利益不同而已,目的都是一个,要钱。
“我确定和确信他说了(那句话)”
记者:现在大家都认同挟尸要价这个事件是存在的,但关于这个照片最大的争议就在于,这张照片能否反映这个事件的主题,照片中的主角王守海,他有没有说过“我只听老板的”“钱不到位就不上岸”的话,以及他是否知道死者是英雄。
张轶:这是不可能的。他****知道,绝对知道。而且荆州市政府的处理决定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是明知道的。我到了现场第一眼就是船停止了打捞,岸上的群众和大学生在哭着,跪着向王守海诉说同学是为了救人才下去的,他不可能不知道的。
记者:到现在为止,你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存在对当时照片所拍摄场面的误读?包括无意的?
张轶:你指的是哪一点?
记者:王守海的手势?还有是否说了那句话?
张轶:我确定的说,他说了,钱还没到,我听老板的。我确定和确信他说了,因为他距离我并不远。他还说烟都不给一根抽,还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