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绝活玩转了不知多少年代,深得智者欢迎——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件。这些事件,无心人也就听之任之了,但有心人却往往可以从中发现重大的契机,顺势而为,从而策划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强势品牌或优质项目。
在中国古代智慧语言里,有很多“借“字,“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网捕鱼”、“借刀杀人”、“借东风”,卓越的管理者要善借身外之物,所以努力到借力就成为角色转换的关键内容。所谓借力就是借势、借物、借财、借才、借人等所有行为,包括内借和外借。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郑梦九将韩国现代带向巅峰时代,正是“借”的结果。
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借壳上市是近年来许多品牌成功经验的形象比喻。在市场经济时代,靠单枪匹马独闯天下是很难成功的,“借力生财”、“借势经营”才是企业迈向成功的捷径。品牌要生存,无非两条路,一是造势,一是借势。相对造势而言,借势的成本不见得多高,达到的效果却是人尽皆知,何乐不为呢?
一是巧借政府的权势;
二是巧借银行的财势;
三是巧借媒体的声势;
四是巧借区域的地势;
五是巧借自然气候的顺势;
六是巧借大品牌、大老板的气势;
七是巧借国家、民族和人民共同关注的时势;
八是巧借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老乡亲的情势;
“狐假虎威”在中国古代智谋中,原指狐狸仗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别的野兽。一般指仗着别人的威力欺压人。从谋略学的角度看,指阴谋家借助外力增长自己的势力威风,达到欺压战胜对手的目的。狐假虎威之谋,不算奸诈,主要有狡猾之感,其实狐狸的做法,就是借力。这种诡计与常说的“狗仗人势”、“拉大旗作虎皮”、“扶天子以令诸侯”、“借刀杀人”很接近。目前,众多企业在营销的策略上更喜欢这种“借东风”的方式。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似乎更能说明如何利用“借”字:
相传,大英图书馆老馆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了一个新的图书馆,新馆建成后,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这本来是一个搬家公司的活儿,没什么好策划的,把书装上车,拉走,摆放到新馆即可。问题是按预算需要350万英镑,图书馆没有这么多钱。眼看着雨季就到了,不马上搬,这损失就大了。怎么办?馆长想了很多方案,但一筹莫展。正当馆长苦恼的时候,一个馆员问馆长苦恼什么?馆长把情况向这个馆员介绍了一下。几天之后,馆员找到馆长,告诉馆长他有一个解决方案,不过仍然需要150万英镑。馆长十分高兴,因为图书馆有这么多钱。“快说出来!”馆长很着急。馆员说:“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馆长更着急了。
“如果把150万英镑全花尽了,那权当我为图书馆作贡献了,如果有剩余,图书馆把剩余的钱给我。”“那有什么问题?350万英镑我都认可了,150万英镑以内剩余的钱给你,我马上就能做主!”馆长很坚定地说。“那咱们签订个合同?”馆员意识到发财的机会来了。合同签订了,不久实施了馆员的新搬家方案。花150万英镑?连零头都没用完,就把图书馆给搬了。原来,图书馆在报纸上发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馆员发财了……怎么样,简单吧!借力发力,问题只要想到借消费者的力,难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些企业家仍然没头绪,那么我们就从品牌名字开始讲一讲借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