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当组织支持度和员工敬业度都达到较高时,员工的满意度才会落在“有效”。企业自然都会希望员工的满意度落在“有效”,然而在企业中,“漠然”、“受挫”乃至“低效”都大有人在。
冯耘认为,除了基本的八大需求,企业要耐心地去发现员工个体的诉求,进而创造出一些需求。“这种花费,其实跟企业的营销成本和招聘成本相比,是很低很低的。”
陈城也有同样的意见,在Hay(合益)集团2010年11月发布的一份蓝领工人报告中指出,在薪水之外,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深入交流是最弱项。“建议企业抽出一些时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真正对体力劳动者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例如,餐厅食物质量、休息制度以及工作环境的整洁度。这些细节只需企业花费很少,但却对增长员工士气有着长远的影响。”
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其实都在此方面有所关注,例如威盛电子和宏达的创始人王雪红,身为女性企业家,她承认个人温情是她管理风格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她说,她领导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了解员工的情况:“我如何发现他们的天赋,让他们获得成功?跟他们交谈,他们感到你喜欢他们、你的确每天都在为他们着想。”
如何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需求?
当下的时代,员工的个性化诉求在“倒逼”企业家和经理人,用心去管理员工没有错,但企业人数众多,如何能够使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化诉求和发展要求都得到满足呢?亲爱的经理人,你有什么好招数吗?请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