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你还想在这样的企业做下去,并且慢慢地发挥作用,帮助老板把这个企业做好的话,我有两个建议供你参考:
一、 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既然现在企业还是依靠关系和人情来运作。那你就不妨融入其中(当然,前提是你能够而且愿意融入),把关系和人情发挥到极致,让大家能够出于感恩、关系和交情的原因,做到古人讲的“士为知己者死”。或者,说的时髦一点儿,叫做用企业文化(更多是亲情文化、关系文化)和价值观(比如,知恩图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人人因为感恩而自治”、“人人因为感恩而自发自愿地工作”。
二、 生存下来,积蓄力量,静待时机。
要想在一个组织中推动变化,首要的任务是自己能够在这个组织中生存下来。然后慢慢地积蓄力量、扩大同盟军、播种思
想启蒙的种子,静待时机的到来和机会的成熟。
我相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发育的成熟和规范,总有一天,单纯依靠关系和人情带来的效益将不足以保证企业的盈利,不能满足老板的发展预期;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当外来的“生人”(而不是亲戚)成为公司员工甚至管理者队伍的主体的时候,单靠亲情无以维系和统帅公司的时候;当亲情、友情的无效率和由之带来的自由、散漫、无规矩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运作、收益甚至命运时,你的老板就会把制度和规范的优先级往前排了。
事实上,对于你的这种在关系和机会下成长起来、“成功”起来的老板,你不要指望通过说理来改变他,从而让他对管理、制度和规范加以重视。真正能够改变他的,只有那些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教训。只有他意识到“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他不变不行的时候,你才可能真正大展身手。
也许你会问,那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我说,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因为,粗放式的、机会导向型的、关系导向型的企业发展道路会越来越窄。只有那些真正能够通过管理、创新、发现客户、创造客户、发现机会、创造市场的企业,才能够真正获得长久、获得繁荣。
记得前一阵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社长刘文东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迷失道路?机会导向型的企业,盲目效仿别人的企业,没有长远打算的企业;什么样的道路最容易让企业迷失?没有路标的道路,路标混乱的道路,看上去好像很拥挤的道路。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丧失动力?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企业,不能让团队充分创造价值、体现价值的企业;什么样的环境最容易让企业失去动力?缺乏明确、统一的是非判断、价值判断、道德判断的环境,人治大于法治、政策朝令夕改、制度成本高昂、潜规则盛行的环境。”
正因如此,一大批已经觉醒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企业变革和管理改善、管理转型的道路。“春江水暖鸭先知”。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属于那些最早觉醒的企业的。如果你服务的企业始终“春眠不觉晓”,那么,离开它或许是比改造它更为明智的选择。对于这样的企业,你的离开,其实就是“市场”(人才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警告它。让它注意做出改变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开它,也是为它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