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相机刚刚诞生时,出现了调整白平衡功能,那时就引发过一个争论——到底是校准白色平衡好呢?还是保留现场气氛的轻微偏色好呢?到了现在,仍不时有人提出类似疑问。的确,有时偏色令人不满,在人造光源的拍摄条件下,本来美丽可爱的少女出现偏青偏绿,肤色尽失,实在非常难看,所以,有时校正色温是无可避免的,可以令你的作品更出色。
只不过,摄影并没有规则,也有很多人喜欢那种偏色,特别是偏色包含了现场气氛,就算同样的人工照明,偏绿的颜色营造出冷静和寂寞的感觉,也是一种创作。更明显是暖和的偏黄调场景,给人舒服温馨的情调,你却将色温校正,消除了偏色,那什么气氛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创作可言?总之现场光源带来的偏色并不一定有害,也未必需要完全校正,保留一种现场感也是好事。
而闪光灯和现场光总是不肯配合,因为闪光灯默认就是5500K色温,也就是日光色温,无论你现场光偏青、偏红,闪光灯一照亮,就是白光,不会有偏色。本来用闪光灯照明是好事,因为避开了色温不确定的现场光照,但也难以避免失去现场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大家就在闪光灯上加上的滤色片,改变色温。这也是一个好方法,令白色变黄光或绿光,使到闪灯光与现场光一致,于是现场气氛就可以保留下来了。难怪不少闪光灯生产商都会推出原厂的滤色片,更有一些闪光灯会自动侦测你用了什么滤色片,可见厂商也重视这些滤色片的应用。
如果你没有闪灯滤色片,闪光灯只照出白光,那你会发现背景的现场光和闪光灯的照明是两种颜色,因为闪光灯未必可以涵盖整个背景,例如在广阔的厅堂拍摄,闪光灯不足以打光整个厅堂,只能照明前面的人物或物件,于是有闪光灯打光的地方会成为白光,而背景则是现场的偏色。
如果想改善,*好办法仍然是在闪光灯上加滤色片,把闪光灯的白光变得和现场光一样,那就不会有两种颜色了,当然也可以用手动校正功能,把偏色完全消除。
其实测量现场光的色温是十分麻烦的东西,因为面对复杂光线环境我们难以用肉眼判断其色温。于是大家都只能按照颜色来分辨,见到黄光就是灯泡照明的低色温,偏绿就是光管照明的高色温。如果可以见到现场照明用具,那判断就会准确些。
使用闪光灯时候怎么校正色温?
我们做一个测试,在现场光就已经很好的烛光环境,利用闪光灯拍人像,闪光灯不能涵盖整个环境,就会出现刚才提到的背景光和闪灯光不配合的情况,我们不妨试试几种办法,将这些问题逐一改善。
现场情况:我们的拍摄环境是有温暖黄光照明的,如果只用相机日光白色平衡,肯定整个环境都严重偏色。而用闪光灯打光,又令前面有白光,后面变黄光。
我们在这种环境,如果用自动白色平衡拍摄,又不用闪光灯,整体色温会被校正,甚至至毫无味道,绝不是我们想要的情况。而且不加闪光灯补光,现场光会十分昏暗,产生的阴影也不好看。
单用日光白色平衡拍摄,当然会保留了现场气氛,只不过没有闪光灯时,人物照明不足,只靠烛光照明,而且快门速度一般变得很慢,很容易出现画面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