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摄影中和亮度相关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曝光度。曝光在汉语中似乎总是意味着不可见人的东西被公之于众,在前期摄影中,曝光就是将感光媒介暴露在光线下,并靠机械元件来实现对通过镜头的光量的控制。数码相机的曝光原理与胶片时代相同,只是用感光元件代替了以前的胶片或相纸。前期曝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场亮度和相机与镜头的性能,如果难以获得完美的曝光,我们还可以利用后期处理来进行曝光调整。对有些人来说,后期调整越少越好,越少就越能够保持原始状态的完整性。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些所谓的原始数据仅仅是一个半成品,是摄影素材,最后的作品将在后期软件或是暗房中完成。在摄影史上,关于前期和后期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归根结底,很多都是在争论后期和前期的比重问题。
感光后的胶片用化学药剂处理后,我们就能看到相机所记录的影像了。但如果曝光控制得不好,照片不是太亮以至于失去应有的细节,就是太暗以至于细节淹没在黑暗之中。这最亮和最暗之间的范围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感光宽容度。从技术上来说,更好的宽容度能保留更多的细节内容,为后期处理提供更宽阔的空间。今天的摄影师很少需要使用测光表,而以前,在摄影师成功拍摄之前,这是必须要越过的一道门槛。传统胶片的曝光控制过程比较复杂,早期摄影师们为了能控制好通过镜头(或是小孔)在感光媒介上形成清晰而亮度适中图像的光线而费尽了周折,最初那些照片就像初学者第一次拍照时那样,不是一片黑暗就是一片惨白,用专业摄影术语来说就是欠曝(曝光不足)或是过曝(曝光过度)。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问题了,如果你不了解曝光技术原理,在拍摄时用AUTO档或是P档都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剩下要做的就是盯着目标按下快门了。
图1.1.10 一张曝光过度的照片,波形向右方严重偏移并溢出。图1.1.11
一张正常曝光的照片,主要波形集中在中亮度区。图1.1.12 一张曝光不足的照片,其直方图形态显示波形向着左侧偏移并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