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他把相机对准农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脚下的土地和坚守这片土地的人。
万燕明为乡亲照合影
一幅大红色的天安门背景板、一面2米长的五星红旗,一架佳能7D照相机等,组成达州城里的摄影爱好者、45岁万燕明的“流动照相馆”。
6年来,万燕明带着“流动照相馆”奔走乡间,跋山涉水,将镜头对准川东北等地农村敬老院里的结婚照、深山老林里的全家福、百岁老党员站在天安门背景布前……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山乡群众免费拍照,并洗印、邮寄照片。
当过兵,经过商,万燕明最终以一名摄影爱好者的身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几年来,他到过地震灾区,到过2010年贵州大旱后的山寨,为村小学拍过最后一张“全家福”……这个满载偏远山乡人的感动和希望的“流动照相馆”,行摄于乡间小路上。
当年的小男孩
在重庆市城口县的一座深山偶遇两个留守儿童,从此,万燕明将镜头对准乡村“我能做的,就是带给他们一点点欢乐和希望。”
一次邂逅 6年与留守儿童的“约定”
“万叔叔,谢谢你,你寄给我们的钱已经收到了。山里的核桃都熟了,我们准备寄一些给你。我和弟弟都想你了,有时间你一定要来看我们。”12月20日一大早,万燕明就收到一条来自大山的短信。
尽管已经过了6年,但第一次见到袁诗咏的场景,万燕明不会忘记。那是2005年,酷爱摄影的万燕明与一群“驴友”来到重庆城口县大山深处的樱桃溪。爬上1000多米的高山,万燕明看到两个小不点:袁诗咏和弟弟,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从屋里跑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这群“山外来客”。
后来每年万燕明都会带些新衣服和食物去看他们
是什么触动了自己?当时万燕明什么也没想,果断地拿出相机,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耳语一番后,孩子立即欢呼雀跃起来。于是,在袁诗咏的家门口,万燕明为两个孩子拍下了他们生平第一张照片。随后,两个孩子又把他们的残疾父亲扶到屋外,父子三人第一次照了一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