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9月,《时尚芭莎》杂志电子刊MiniBAZAAR与**衣冠·扬眉剑舞团队合作,发布了封面大片“千年,变与不变——汉服复兴”,跨越汉、晋、唐、宋、明五个朝代。在发布了大片后,#芭莎超模汉服封面#微博话题在不到10小时内就获得了近1200万的浏览量,至今累计了5270.4万的阅读量与3.3万的讨论度。
微博话题#芭莎超模汉服封面#数据
时尚和汉服这两个圈子看似不会重合,但是细想想似乎又是最应该发生关联的,尤其是在提倡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拥有国外版权的时尚杂志一直贴着“现代”的标签,我们很难把它和倡导传统美学的汉服圈联系起来。我想这也是这次话题引发这么热烈的讨论的原因之一。
时尚杂志的汉服封面为什么能破圈,引起汉服圈、时尚圈、学术圈的共同讨论?汉服与时尚摄影该怎么并存?媒体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MiniBAZAAR 9月刊汉服封面的总策划王昊、时任《男人装》时装总监的余凌远、蜃楼志团队中的吴奕成@鱼汤小哥哥,共同讨论时尚摄影对于汉服的探索、尝试。
时尚媒体涉猎汉服
那是2013年……
不难发现,有关汉服的讨论在近年来越来越高,微博上#汉服#话题已突破了63.1亿阅读量,而另一个有关话题#汉服摄影#也有14.5亿阅读热度。随着主流时尚媒体对汉服讨论度的提升,似乎看到了汉服正式成为**时尚文化标识,也证明了在**土地上由西方主导的时尚风向开始转变,**本土时尚及消费者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时尚话语权。
汉服进入时尚圈的时间并不长,最早一期的杂志内容可以追溯到2013年《男人装》的春夏增刊,那无疑是国内时尚媒体尝试汉服专题的先驱案例。当时负责这组拍摄的余凌远并不知道他所拍摄的服装将会成为日后**本土时尚的流行大趋势。10年前汉服的概念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也没这么多人关注。对于当时的余凌远来说,他只是想做一个**男性服装的别册,讨论**男性的传统服饰。
《男人装》2013春夏时装增刊——《复兴!华夏风貌》
当时在余凌远的概念中,将西装与汉服做了一些比较。“西装的结构跟西方雕塑是很像的,工序特别复杂,也是偏立体的。但是**的服装比较有趣的是,它几乎是片状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正好我们认识**古代装束团队(现装束复原团队),就向他们借了三套衣服对应汉、唐、明三个朝代,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简单地拍一下。”
10年前,社交网络不像如今这么活跃。但在当时这3张成片也突破了汉服圈的审美规范,甚至引起了媒体界的关注。《中华遗产》总第112期也将其中一张作品用作了杂志封面。
《中华遗产》总第112期封面
余凌远认为现在很多摄影师、媒体都在尝试,试图认真地解决这个命题,这件事本身是很值得认可的。“我觉得国内摄影师尝试拍**主题的方式很多,但是‘怎么样呈现’是个问题。10年前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拍摄,称不上是一组大片。但是现在我们也在思考汉服这个选题。比方说有的摄影师喜欢后期调成发黄的颜色,做仿古感觉。但当时的绘画颜料都是很鲜艳、明亮,色彩饱和度高的,所以刻意仿古的方式究竟对不对?实际上我们传统的很多审美没有大家想象的婉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认知上的问题。”
“另外,我们现在对于很多东西的复原不够讲究,比如道具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朝代,动作适不适合,以及某套服装出现在什么场合、什么阶级,作用是什么……大家在拍摄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些,更需要了解全面。另外,我认为时装拍摄是需要构建氛围感和场景带入感的,例如在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烹茶、焚香这种细小的道具的点缀会让人更相信故事。”
《男人装》2013春夏时装增刊——《复兴!华夏风貌》
《男人装》2013春夏时装增刊——《复兴!华夏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