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也开始内卷了?我们该怎么看?

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也开始内卷了?我们该怎么看?

2021-09-09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原画册     上传用户:美洋

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原画册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话说,今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下简称IPPA ) 结果公布后,有个直接观感是:报道不那么铺天盖地了,观众的反应也平平。

 

  它好像没以前那么香了。

 

  作为一个见证全程的摄影平台主理人,几年来不断听到关于IPPA「含金量、商业、艺术、炒作、审美、利益、竞争」的争论。争论的结果并不重要,但过程中折射出的一些问题,却值得聊一聊。

 

  (想浏览今年IPPA获奖作品请滑到文末)

 

  -

 

  01.

  从IPPA获奖数说起

 

  ***初关注IPPA是在2014年。没记错的话那时候活跃的获奖者是@cocu_liu(刘辰)等几个生活在海外的创作者。

 

  随后的几年至今,来自中国的参赛选手越来越多,获奖人数也节节攀升:

 

2015年   4位

2016年   9位

2017年   14位

2018年   11位

2019年   20位

2020年   20位

2021年   17位

(数据来源于媒体,统计口径有可能不一样,故可能有偏差)

 

  从2016年中国的牛思源获得年度总冠军开始,几乎每年都会有中国摄影师获得年度摄影师称号。如果算上单项奖、荣誉奖,更可以说几乎是占了半壁江山。

 

© 牛思源,《Man and the Eagle》

2016年IPPA年度总冠军

 

  过程中出现过一位摄影师获得十多个奖项的情况,也出现过一些单项前三名和入围都被中国人包揽的「壮观」景象。

 

  现在,对IPPA的关注比之前少了许多,即便出现「第XX届全球iPhone摄影大赛获奖揭晓,XX位中国摄影师获奖!」这样的标题,很多观众也反映平平,失去了前些年感受到的新鲜与惊喜。

 

「今年又有多少中国人得奖?」

「十多个吧。」

「哦,已阅。」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用时髦的话来说,大概就是——

 

  内卷了。

 

很多IPPA的报道都是之前的,新报道大多也是例行公布作品

 

  我听到有同行说,这是「时间冲刷出了比赛真正的含金量」。直白翻译过来就是——

 

  「这是一个被过誉的奖项」

 

  事实是否如此?我想得从几个侧面来看。

 

  -

  02.

  几种对IPPA的吐槽

 

  首先,我们来看几种常听到的「异见」:

 

  艺术原教旨主义


  这部分人所持观点是:IPPA是沙龙摄影、是业余的比赛,所以完全没必要趋之若鹜。极端的观点甚至会认为,只要不是「艺术摄影」只要「学术性」不够,就是垃圾,完全没有任何学习价值。

 

  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IPPA的热度趋冷,正印证了这点。

 

  技术原教旨主义


  这部分人认为,用手机拍照就是一种「原罪」,因此这个比赛只能是业余的,没有含金量的。

 

  这部分大概很多是器材党,不过他们也经常用艺术性和专业性伪装起来。

 

  审美异见者


  相对于前两种较为极端的情况,这种人数量***多,他们的评论大多是——

 

 

  IPPA的审美也只是占据了审美光谱中的一段,审美异见则一部分来自「大片硬照」爱好者的吐槽,另一部分来自「更当代观感」爱好者的鄙视。

 

  按理来说,对同一个事物持有不同看法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大家求同存异就好。但这些「异见」交织在一起,确确实实代表了很多摄影爱好者长期的困惑、纠结和懊恼。

 

  -

  03.

  揭开「真面目」,

  需要一些勇气

 

  ***大的纠结和困惑,来自于「艺术原教旨主义」者对IPPA业余、沙龙、无艺术价值的观点。

 

  比较认同IPPA风格的爱好者听到这样的评论,经常会很受伤害——

 

「原来我苦苦追求的目标,

原来我内心好照片的标准,

他们竟然说没有什么价值!」

 

  很多人受到暴击后,会不理性地还击:他们开始批判艺术摄影的虚伪,他们开始嘲笑放弃IPPA风格奔向「当代」未果的伙伴,他们开始在全世界各种比赛中找到「自己这种审美才是主流大趋势」的证据——这也是摄影圈经久不衰的「吵点」。

 

  然而我想说,「艺术原教旨主义」们的这部分观点——

 

  IPPA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是真的。

 

 

  的确如此:IPPA是糖水成分比较高的,沙龙属性很强的,面向业余的,很玩票性质的比赛。

 

  而之所以很多人感到被冒犯,是因为艺术摄影专业从业者们瓦解了自己对「好作品的标准」的认知。明明那么好看的作品,他们竟然说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 史蒂芬·肖尔,艺术摄影领域***重要的摄影师之一

 

  冷静下来看。他们口中的「艺术价值」是狭义的「艺术价值」,是「作为艺术的摄影」的价值,是通行于学术圈、画廊、专业美术馆、藏家、艺术摄影爱好者之间的「货币」。IPPA没有这类价值的确是

 

  大实话。

 

  如果你能坦然面对这个事实可能会更好:你的大部分摄影的追求就是为了好看、有趣、感动,而这些并不足以支撑「艺术价值」。

 

© Jen Pollack Bianco,2017年IPPA旅行类第①名

 

  ——跟何况还有更糟糕的事实:可能你认为的好看,也只是审美光谱中极其保守和狭窄的一小段。

 

  如果你感到被冒犯是很正常的,因为可能艺术事实上的存在方式摧毁了你的价值观。

 

 

  话说回来,有这部分苦恼的朋友也不必太在意,因为绝大多数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接触到摄影「艺术价值」的存在。相比随着自媒体蓬勃生长的沙龙摄影、业余摄影,「作为艺术摄影」真的是小众又小众的东西。

 

  事实是,IPPA们才是「大众主流」,大多人并不需要「艺术价值」,更需要「作为艺术的摄影」。这才是大众、摄影和艺术摄影的真实关系。

 

  由于受众广,IPPA所代表的大众摄影却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属性。它可以成为很多人开启摄影职业道路的敲门砖,也许可以就此成为摄影讲师,也许会获得商业合作的机会。

 

  从商业角度来说,

  这比「艺术价值」香多了。

 

  所以,承认自己的创作是「作为艺术的摄影」的门外汉,几乎是追求「艺术性」的必经之路,确实需要一些勇气。「IPPAer」们必然要面对努力方向、价值观的瓦解。

 

  -

  04.

  内卷、大众审美和

  艺术价值

 

  那么,内卷和IPPA的艺术价值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有。

 

  越来越多的获奖人数,同时很多重复获奖的选手。这说明了三个问题:

 

  参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中国摄影师整体水平越来越高;

  IPPA比较容易模仿

 

  这三个结论很容易得出,背后却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

 

  我先说一个自己的看法:虽然IPPA「艺术价值」不高,但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整个比赛的视觉审美在进步。***早几届的照片现在看起来比较辣眼睛,随后基本做到了通俗易懂地实践「形式美」。

 

©2008年IPPA获奖作品

 

©JULIO LUCAS,2014年IPPA总冠军


©林海音,2020年IPPA建筑类第①名

 

  到近几年可以看到不少前卫和艺术摄影观感倾向以及题材:

 


© Dominic-Dahncke,2020年IPPA获奖作品

 

©Zarni Myo Win,2018年IPPA获奖作品


© Fiona Bailey,2018年IPPA获奖作品

 

  而中国摄影师们,很快地能和国际的同行们较量。虽然很多「艺术原教旨主义者 」可能会不屑一顾,但他们也***好要考虑到,中国大众摄影审美是从极其辣眼睛的水平提升到现在的样子的啊!

 

 

  至少,IPPA让审美油腻的「技术原教旨主义」者不再横行,让有权威的审美话语权也摇摇欲坠。(观点可见→不黑不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全球iPhone摄影大赛这个“大奖”?)

 

  所以说,中国获奖者们的「内卷」,并不只是坐实了IPPA艺术含金量低,从积极的角度在「沙龙」「大众」「业余」这个赛道上,我们是可以和国际水平一致的,这某种程度上

 

  反映的是中国整体摄影水平

  甚至是中国整体的大众审美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非艺术」的IPPA不应该是一种原罪。甚至我认为它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提高全民审美水平的一种方案类型。严格来说,越来越趋冷的关注度,也是大众审美水平提高的表现——因为大家不会那么大惊小怪了。

 

  获奖人数多不是「内卷」,

  而是一种「新常态」。

 

  反面来说,IPPA风格的确比较容易被模仿,可复制强。我认为这就是「艺术价值」不高所带来的生命力不足。它像是一种有快餐文化意味的视觉游戏,和ins网红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那么难获得,易于传播,容易让人群欢呼——也容易让人疲劳。

 

© Glenn Homann ,2020年IPPA获奖作品

典型的「ins风」获奖作品

 

  越来越多的人对「IPPA们」的沙龙审美感到厌倦,这也是艺术价值的趋势所带来的「不耐看」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找突破,也在急切寻找一个沙龙摄影之外的解决方案。(参考→避免糖水风景照,需要一点“陌生感”)

 

  正反都说完了。我预测,今后IPPA会继续内卷,同时寻求「艺术表达」的创作者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

  05.

  IPPA的价值与缺憾

 

  有人因为IPPA的商业属性而诟病,有人因为它的沙龙属性而鄙视。但我不认为「商业」和「业余」对于创作是带着原罪的。实际情况是,真正的IPPA的参加者和获奖者,都是专业摄影师或者影像从业人员,他们并不「业余」,反而需要这种商业的、大众的属性,借IPPA获得一些合作机会。

 

  这方面我比较反对「艺术原教旨主义」非此即彼,非艺术则无价值的观点。IPPA一直给人一种「这我也能拍」的心理感受,让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踮踮脚投比赛,成为了整体水平提高的动力。

 

  反面。IPPA的缺憾也比较明显:

 

  单张、随机、视觉向、猎奇感明显。

 

  这些缺点并不是IPPA独有的,而是所有沙龙摄影、业余摄影、商业摄影共有的。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契机开始真正考虑「艺术价值」的价值。(观点参看→不黑不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全球iPhone摄影大赛这个“大奖”?)

 

© Veronica Yoo,2020年IPPA抽象类第①名

 

  说回自己,早在2015年韩松老师获得IPPA奖项的时候,我们就讨论过这些问题。结论是IPPA「内卷」不可避免,所以必须追求「艺术价值」。

 

  这才有了我们一方面积极推动IPPA得奖所带来的商业转化,另一方面在积极建立大众对「艺术价值」的长期探索。我们甚至从第①套手机摄影课程开始就在逐步融入一些更底层的艺术价值观。直到今天,我们有了站在大众角度开发了不少「像艺术方向突破」的内容(参见→原画册摄影及艺术普及线上课程体系)。

 

  而这些起点,都是IPPA。

 

  所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不是揭露了什么,是越来越多人有了理性的回归。获奖者的「内卷」也不是打脸了含金量,而反应了整体水平的上升。

 

  看清了它的「真面目」,而能以更好的方式热爱摄影和与之相处,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我们依然祝贺每一位在IPPA中取得成绩的朋友,也希望大家能在IPPA之上的「艺术价值」中找到和摄影创作愉快相处的方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李先生
    32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
    2万-2.5万
    朱女士
    26岁
    化妆师/写真化妆师/儿童化妆师
    9千-1.2万
    曾先生
    33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万-1.2万+提
    杜先生
    30岁
    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店长
    3千-5千+提
    阿先生
    38岁
    摄影总监/主管
    1.9万-2万+提
    朱先生
    34岁
    数码总监/主管/修图师/调色师
    1千-2千
    虞女士
    30岁
    儿童摄影师
    5千-8千+提
    安先生
    37岁
    摄影总监/主管
    面议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