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2019-10-09发布     转载自:西安发布     上传用户:花泽小文

  1894年,广东人罗栋材(字庆云)在西安市南院门开设了一家“罗庆云照相馆”,可以称得上是西安最早的照相馆了。十多年后,罗庆云的徒弟麦佐兴、麦济兴兄弟开设了“大芳兄弟照相室”。此后,照相馆在西安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摄影之术也逐渐进入西安人的生活。

 

  作为一名老照片收藏爱好者,金镜头照相馆创始人梁喜宁还有一个小爱好,就是对早期的照相馆进行考证并撰写成文。在他的博客里西安的老照相馆如罗庆云、大芳、兴庆等多有专门记录,再配上他收藏的相片袋和照片资料,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文章。多年研究,使得梁喜宁成了最熟悉西安市照相馆历史的人。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金镜头照相馆的大型木质照相机

 

  走进金镜头照相馆,很容易被门内的一架蒙着红布的木质照相机所吸引,“80年代的照相馆,一般是比较大的座机。就是木结构的架子,上面有镜箱、镜头,体积比较庞大。那时候觉得照相很神秘,因为照相馆的师傅要钻到红布下面。”梁喜宁告诉我们。墙上的装饰则是梁喜宁收藏的老照片、老胶卷等,还有包括陈忠实、芦苇等名人在内的题字。在这个能够看到不同年代照片特质的地方,关于照相馆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黑白胶片时代

 

  照片是珍贵的纪念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建国初期白宫照相馆的女性照片

 

  在梁喜宁收藏的老照片中,有一张建国初期摄于西安市白宫照相馆的女性照,照片中的女士面容甜美,烫着时髦的卷发,眼睛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这张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黑白照片,有着那个时代珍贵的印记。

 

  上世纪60年代的西安,照相已经成为了一件颇为流行的事情,1966年1月12日的西安晚报上刊登着这样一则消息:

 

  照相业为了适应群众春节需要,繁华地区各大照相馆比平日多增加七个摄影室,风景游览区将出动十个流动照相组。花色品种也将根据各家特点增添和恢复三色相、半寸三不同相、室内快机照相及套版分身等艺术照片。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大部分照相馆还增加了代售胶卷、代客装卸胶卷;华真冲晒店还出租相机、快修相机。节日期间各照相馆领导将亲自参加第一线劳动,老技工全部上阵,以保证照片质量。由此可见,照相已经成了许多人春节必做的事情。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东亚照相馆上世纪60年代着色女性肖像

 

  “上世纪60年代还出现了黑白照片着彩的技术,那时候师傅用水彩或者油彩上色。”梁喜宁把一张东亚照相馆的摄影师着色过的照片展示给我们看。这种着色过的照片在黑白胶片时代很有市场。

 

  出生于1970年的梁喜宁就拥有两张这样的着色照片,“我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比较受宠,才能有这样一张周岁照。”1971年一岁的梁喜宁在奶奶的怀抱中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次年,在老家的照相馆里由妈妈抱着,拍下了两岁的纪念照,这两张照片就是着色过的黑白照。

 

  而第三张照片则拍摄于10年后,1982年12岁的梁喜宁与父母弟妹和老姨拍下了一张全家福。“那时候照相比较贵,次数很少。现在看来那些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对我来说是我成长的一个真实的见证。”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是极为珍贵的纪念,十二年只留存三张照片,每一张梁喜宁都记得清清楚楚。

 

  80年代春节留影很抢手

 

  古城兴起“彩照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82年1月1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1984年梁喜宁第一张彩色全家福

 

  1984年的春节,梁喜宁一家人去邻村的姨妈家拜年,刚好遇到在县城照相馆工作的一位远房亲戚,用随身拿着的一台海鸥相机为梁家人拍下了第一张彩色全家福。

 

  这一年的春节,西安市各个照相馆门庭若市,春节留影有十三万多人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西安市民中还兴起了一股“彩照热”。1984年2月19日的西安晚报上写道:据初步统计,解放、曙光、钟楼、灯塔、西京等摄影部,仅初一至初四这几天时间,就接待顾客十三万多人次。我市唯一的西京彩色照相馆春节这几天就接待顾客一万二千多人,相当于平日照相营业量的两倍。

 

  一位参观过西京彩色摄影服务中心的人则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随老高参观了暗室。这里的暗室光线明亮,并不象手工操作的暗室那么漆黑。暗室实际上已缩小在封闭式的自动化机器中了。这里使用的是美国柯达最新彩色冲印设备。冲卷、洗相、放大全部有电脑控制,一张照片洗印、显影、定影、烘干、上光、成像全过程只需十三分钟。

 

  90年代流行“朦胧照”

 

  照相馆里追新潮

 

从“非黑即白”到“光彩夺目”,照相馆里的流动时光

上世纪90年代流行一时的“朦胧照”

 

  “上世纪90年代照相进入繁荣期,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不像过去,要等到节日才能照相。上世纪90年代初,傻瓜相机比较流行。个人、家庭拥有照相机的多了,买了胶卷随时就可以拍。拍的那个过程,摆的那个姿势,是非常快乐的。至于结果,有的曝光不足,有的曝光过度,甚至有人胶卷根本就没装上。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在那个年代,大家有一种个人形象展示的愿望。时代变化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美好愿望也发生了变化。”梁喜宁还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一种“朦胧照”很流行,拍摄时加了柔光镜,拍出一些朦胧的感觉,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审美标准。

 

  1991年西安照相馆为了迎国庆,还专门推出了朦胧照、儿童无缝背景系列照等新的服务项目。这一年,随着彩色摄影的普及,家庭自娱性的摄影在社会上日益流行起来。西安照相馆平均每年都销出各类彩色胶卷30万个。每天扩印的彩照达到1.5万张,旺季达2.5万张,其中一半以上为家庭自娱性摄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杰先生
    28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万-1.5万
    杰先生
    26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5千-8千+提
    暮先生
    31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
    1.1万-1.3万+提
    杨女士
    20岁
    化妆师/写真化妆师/化妆助理
    4千-7千
    梁女士
    23岁
    化妆师/儿童化妆师/写真化妆师
    4千-7千
    邵先生
    28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6千-8千
    李先生
    32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
    2万-2.5万
    朱女士
    26岁
    化妆师/写真化妆师/儿童化妆师
    9千-1.2万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