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当夏普发布第一部能拍照的手机时,正拿着座机加单的影楼老板们也许还没意识到这个内置11万像素的新鲜玩意儿对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毕竟那么低的像素拍出来的照片就算洗出来也模糊得跟个鬼似的。
但是,伴随着手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手机拍照从一张张充满马赛克的图片发展到千万像素实现了一次次充满惊喜的进化。手机拍照功能在硬件上超越了人们对卡片机的依赖。无论是重大公共场合还是个体值得纪念的时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随手举起手机摁一下,而不是去掏出相机调试半天按下快门。
至此,影楼相机和摄影师优势被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取代了。
其实那时候,影楼的生意就已经开始被动走下坡路,只是大家都觉得是整个经济不景气,好像影楼也不景气是大环境导致的。
iPhone系列手机给用户带来了极大震撼,实现手机拍照的惊人效果,大量拍摄的分享需求激发了IOS平台相关应用的井喷式增长,让用户养成随拍随发的使用习惯。更强大的手机性能和更开源的系统让手机自拍也不仅仅局限于内置软件,各种拍照美颜App开始出现。
类似于美图秀秀、VSCOcam、MIX滤镜、PicLab等照片美化类的App开始流行。让人们不再使用复杂的PhotoShop对照片进行美化,只需在手机上打开App简单操作就能让自拍照变得更漂亮。
至此,影楼化妆师和后期美工优势被各种傻瓜式操作的美化APP取代。
手机的飞速发展,一不小心动了影楼的奶酪,奇怪的是,影楼行业面对“人手一部能拍照的手机”的局面,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举措。事实表明,从2000年至今,影楼行业的产品除了服装时尚度、门面装修、从当地拍到旅拍升级以外,其他方面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心动的感觉。
所以,很多影楼沦落为靠卖相框赚差价。
以儿童摄影为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父母自己当起摄影师兼修图师,他们已经厌倦小时候影楼千篇一律的背景照,因为那些除了喜庆毫无内容的背景只剩下年代感,怎么也勾不起他们对多彩童年的回忆。于是, 他们更信奉生活中随时拍一张的真实感,以至于参加很多活动只为拍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俗称晒娃狂魔一族。
他们为孩子拍照,已经不讲究尽善尽美,不考虑胶卷成本,他们需要的是足够大的硬盘、云盘、QQ空间、足够厚的照片书……
去儿童影楼做什么?无非几张象征性地成长纪念。好几年拍一回。
因此,如果问问儿童影楼的老板们愁什么,他们一定异口同声地回答:客源。
为了获取客源,老板们开始花钱请老师做秀场,每做一场秀,相当于来一次心脏复苏,耗尽力气却只能换来短暂业绩,全城无人不晓,但依然门可罗雀。于是影楼又做起了各种所谓的跨界合作、异业联盟,但是这种被商家们剥来剥去的感觉令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纵有一把充值客户在手,但还没等客户来拍,充值的钱已花光,有的影楼甚至到了想关门又不敢关的境地。
满街抓散客失效后,老板们开始意识到管道的重要性,小童聚集地医院,大童聚集地幼儿园,成为影楼互相争夺的财源地。然而,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硬核关系,要进这些单位,太难了。
尤其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幼儿园商业,一边是社会抵触、家长反感,一边是政策严厉,园长胆怯,好不容易获得进园机会,也不过是一年一次的毕业照,这种集体流量的利用率微乎其微。
难道儿童影楼只能困于现状,任时代的大潮将其推向生存边缘吗?
也不尽然。
有这样一家公司,就在影楼与幼儿园之间建立了强刚需关系,打破了这种僵局,为影楼生存带来新的商机。
这家公司叫大鲸鱼,专注于幼儿园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