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荷心
入秋后的一个***,隔着电脑屏幕,采访了远在丹麦进修时尚摄影的荷心。摄像头的另一边,她扎着马尾,额头前留着短短的齐刘海,露出长又淡的眉毛,显得十分精神,说话之间也透着活泼。
本科学历史的她,毕业后做着一份世人觉得“不错”的教师工作,但一眼可以望穿未来的生活,让她感到无趣。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告别无忧无虑的大学时代,她开始认真思考未来。小时候爱画画写字的她,开始拿起相机拍照。随着摄影天赋的显现,在接触摄影短短的一年后,幸运地在国际摄影节上拿到了人生**个摄影奖,这激发了她当摄影师的决心,于是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考研去了北影研究摄影史论。
在理论研究之外,她实验了许多不同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作品多次在摄影节上展出,并在近期获得了 “Top20中国新锐摄影师“奖。对于生活而言,摄影师除了保持自身艺术追求之外,如何在社会中谋生也非常重要。物质压力太大也会影响艺术创作,荷心意识到了这一点, 她明白“只有实现财务自由,才能让自己更纯粹地做艺术”。近期,她前往丹麦进修时尚摄影,立志成为了一个商业与艺术融合的时尚摄影师,努力完成财务自由的同时坚持艺术创作, “时尚摄影是生存方式,艺术才是我生命的主题”。
编辑:你本科是研究历史方面的,为什么后来会选择来深入学习摄影?
荷心:大四的时候比较空闲,就开始玩起了摄影。毕业后先当过一年的高中历史老师,学校的生活比较单一,课后同事们日常探讨的都是关于房子、课时费等琐碎事,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让我感到无趣。那时我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会用相机记录下许多日常的细节。偶然去参加摄影活动,把拍的照片拿给前辈老师看,老师觉得我颇有天赋,很幸运地就被推荐去参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作品《周遭》入选了那一年的摄影新人奖,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所以我下定决心转行,继续深入研究摄影,而读研正是*合适的选择。
编辑:辞去稳定的工作,再跨专业考研,内心有过挣扎吗?
荷心:当时自己其实也挣扎了许久,不过*终还是向梦想妥协了。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没有勇气去追逐梦想的话,一生算是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我记得考研复习的某一天,从自习室出来,四川的冬天难得出现了阳光,还有一丝风,我站在高高的阶梯上,当时觉得异常的幸福。周围许多年纪相仿的人都在谈论怎么赚钱,如何变美,而我在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内心有一种很平静而充实的幸福感。 现在回想起来,闭关学习的考研期间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转折。密集地自学艺术史、摄影史、哲学等,让我从原来历史的领域进入了新的领域,打开新的大门。那时候的自己,内心很丰满。
编辑:为什么会选择摄影理论方向,而不是偏向实践的图片摄影专业?
荷心:我很喜欢创作,喜欢艺术表达,但我觉得浮于表面“好看“的拍摄技巧,单纯的摄影天赋都支撑不了长久的创作。世界上有艺术天赋的人很多,但发展的方向都不一样。学理论可以在思想上帮助我,丰富我的精神养分。只有扎实的学术知识和理论背景,才能帮助我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不会云里雾里,不知在哪里。
编辑:对于摄影师来说,摄影学术的研究与拍摄,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荷心:我不能给你太肯定的答复,因为我目前也在探索中,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理论确实能给摄影提供想法,但理论只能说明产生的情况,却不能预知未来的方向。不能否认理论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你了解自己在哪里,所拍的东西源自哪里,有什么实验手法可供你选择,可以对自己有些大概的评价。而实践是具有创作性的,你能创作一些理论上没有的新事物。我觉得学不学理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生活的敏感以及足够的精神储备,要明确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
作品《今天你会不会来》(部分)
作品《*后一块绿地》(部分)
从四川来到更多元化的北京,到处都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研一时,荷心会去清华大学旁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课,这门课给了她很多启发,让她意识到人的有趣,并融入在创作中。她关注个人和公众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性,通过身体行为、不断发问等方式来链接陌生人,不断满足她的好奇心与对世界的疑问。
编辑:研究生期间,你曾经拍摄过《今天你会不会来》、《*后一块绿地》这两组观念较强摄影项目,可以介绍一下吗?
荷心:这两个项目目前现在依然在持续进行中,《今天你会不会来》是一组结合了行为艺术、影像和文字的项目。我与陌生人在不留联系方式的情况下,约定好几天后在某处见面。用照片和文字去记录这个行为,主要是为了探究精神性与人之间的关系。
《*后一片绿地》是在成都天府广场做的一个艺术实验,我在广场中间放了一块绿地,随机邀请100多位路人踩在绿地上,引导他们闭上双眼说出一些对环境的感受,并用摄影与文本记录下整个过程,后期也在收集与他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些物件。以“环境质疑”与“经济效率”间的制约关系出发,向“人生意义”与“人类存在”的宏观命题提问……其实我所获得的结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也许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行为本身,同时行为过程中的未知感和不确定性让我着迷。
作品《心跳》
今年年初时,荷心参与了法国贝桑松美院行为艺术节,穿着自己缝制的覆满鲜红calla lily的裙子,赤脚步行了9公里,忍受着双脚的疼痛,在地图上踩出了一个心形,成为了她回忆里一次难忘的经历。”艺术创作源于个人生命的经历和体验,**次把自己仍到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去生活创作,何尝不是一种冒险和行为艺术呢?”
编辑:能聊聊你去法国参加行为艺术节的经历吗?
荷心:去年毕业后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原本打算回北京找工作,后来无意中看到台湾一五一十与别处研究院(画廊)关于贝桑松美院艺术家驻留计划的信息,他们招募行为艺术方面的艺术家,正好我之前的创作有结合行为艺术,便提交了申请,幸运地通过面试,成为那一期的驻留艺术工作者,也让我的好奇心又找到一个“收留处”。
驻地期间需要做一个纯粹的行为艺术,但我对行为艺术算是门外汉,所有的了解多来源于摄影史和艺术史。到了法国后,我先对贝桑松当地进行观察,有了一些感受才开始做《心跳》。Lily是百合花,在圣经中,上帝给了圣母玛利亚一朵lily,她就怀孕了,所以lily意味着新生和生命。创作过程中,我考虑过要不要用百合,但是这样太“学院派”了,而且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马蹄莲(calla lily)的形状,它也是lily中的一种,所以我*后选择了我喜欢的花朵。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有时候并不是*终呈现的结果*重要,思辨与推翻的过程也许更有趣。*后我以贝桑松美院为起点和终点,在地图上走了一个心形。行走途中掉落的花朵,用白色面粉画圈标记并拍下来,行走路程约9公里,耗时4小时左右。
行走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对此发出疑问,有人冲你吹口哨,有人问这是*新时尚吗?还有人说你是新娘子吗……特别有趣。走完坐在地上休息了半小时,脚还一直在发抖,也受了些伤,全身疼,但是挺开心的,对行为艺术有了新的感受,现在也很喜欢。
编辑:经历多种摄影实验后,为什么现在会跨度到时尚摄影?
荷心:之前我在摄影创作上的多种尝试,是想通过不断地试错,更加明白自己为什么创作,创作的意义在哪儿,当代摄影的出路又在哪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时对摄影的认知很简单纯粹,觉得摄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作为个体去探索和表达一些对社会或对世界的认知。
但在渐渐接触当代艺术的过程中,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纯粹。正是因为太热爱艺术,所以在面对它的时候,希望自己能更单纯一些。我需要实现财务自由,才能没有压力,自由地去做艺术。从生计上来说,时尚摄影实用性比较强,能够养活自己。而且我觉得时尚摄影也很有趣,它同样需要融入许多艺术元素,希望能将商业与艺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继续保持艺术创作。时尚摄影只是生存方式,艺术才是我生命的主题,蜷川实花、安妮•莱伯尼茨这些人就做得很好,她们是我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