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长衫,穿好旗袍,效仿一张被尘封的老照片,用现代人的面孔去还原它,一家人在绘制而成的古朴背景前端坐、微笑……刘烨曾发在微博上的复古全家福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林依轮、董璇也纷纷偕同全家穿上旧式华服,“穿越”回老照相馆,惊艳了众人。 这些明星的复古全家福还都出自同一家照相馆。这家名叫“白夜”的复古照相馆,简直成了星店,而且都是明星自己主动找上门去的。
照片也值得精心打磨
白夜照相馆并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只是两个85后中央美院学生杨威和王旭在2013年一同创立的。因为在拍摄工具和流程上坚持学院派的专业水准,从成立之初就有口皆碑,渐渐就成了北京*具复古文艺范儿的老式照相馆。
有意思的是,杨威和王旭都不是科班出身,杨威学的是实验艺术专业,而王旭则是数码媒体专业。只是两人都是摄影收藏控,一个喜欢收藏老照片,一个喜欢收藏老相机。当初两人想开照相馆的念头酝酿已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俩一拍即合,才有了“白夜”。他们通过还原不同时代照相馆的布景道具及拍摄方式,为大家拍摄复古风格的照片。两人都希望通过重建老式照相馆行为,让人们在这家照相馆里重拾从前在照相馆里拍照的那种仪式感。
将一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或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照片中的元素,在几十年后的现在原景重现并非易事。从年代感的布景、复古妆容、着装、道具,到人物的姿态、表情、动作,每个细节的还原都是他们在意的地方。白夜照相馆的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数码相机拍摄的,前期和后期都通过数码来完成,快速**,价格也相对亲民;另一种是传统胶片拍摄的,手工冲洗,手工输出,保留传统手工操作。
除了拍摄,他们也没有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即使是数字拍摄也进行很好的品质把控。而老式相机的照片冲洗工艺也极为讲究慢工出细活,他们就用银盐、蓝晒、铂金三大老照片制作工艺,让照片的色调更柔和细腻,但这也意味着,完成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往往需要长达几个月的漫长等待。
即便是现代输出、打印、装裱的方式,他们也坚持使用艺术作品的收藏品质来制作,在他们看来,缓慢而精致也是老照相馆的魅力所在。他们更愿意像个手艺人一样,为了打造一件称心的作品而去消磨时光。把一些遗失掉的人文精神、影像习惯找寻回来,创造出一张值得你珍藏一生的照片。
他们更在乎“留影的背后”
在白夜照相馆,每年都会在摄影棚里还原一张老照片的布景作为主场景,道具也是相近的老物件,“我们的原则是还原老的照相馆,不管是布景还是道具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我们每年的布景都是根据自己收藏的照片去还原。我们会选一张有代表性的老照片,再把照片中的布景按比例画出来,尽量真实地去还原。因为现在根本找不到符合要求、直接能用的布景。”
而这些得以借鉴的老照片都是从杨威的“收藏库”里筛选而来。作为一个老照片的收藏爱好者,杨威的收藏视角有点特别,他更关注“照相馆”中拍摄的照片,而不是名家作品。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这类照片已有上万张之多,包括从晚清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地照相馆里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绰约多姿的少女,有姐妹花,有爱情的见证,也有全家福。这些照片留住了人们*美好的记忆。
说起收集老照片的爱好,杨威起初是为了准备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一个关于中国照相馆布景历史的考察报告,标题叫《留影的背后》。他从2007年开始收集老照片做研究,后来兴趣越来越浓厚,毕业之后也在继续收集,至今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现在,除了自己收集,杨威还专门为照相馆设立了资料库,每年都有经费来购买老照片。今年,他们即将搬迁到上千平米的新工作室,不仅摄影棚得到了扩展,还计划利用空余空间做一个老照片博物馆。
杨威还在筹备一本新书,是根据他的毕业论文改写的,书名就叫《留影的背后》。内容是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的,从清末一直到80年代照相馆背景布置的演变,书中会配合自己和白夜照相馆收集的老照片来讲述照相馆布景的故事。
王旭则是老相机的收藏者,他的藏品有不少在摄影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镜头和相机。虽然这些设备珍贵且价格不菲,但他并不希望将这些设备束之高阁。王旭更愿意让自己收藏的老相机再次“活”起来——使用这些有百年历史的老设备去拍摄照片。二人将各自的兴趣和擅长加以合作,才成就了白夜照相馆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