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月的办公室就设在自家公司的二楼。不见任何排场,简单的小房间外面,就悬挂着一排又一排华丽炫目的婚纱。蔡美月一边敲着手中那台“有点傻”的语音式泡茶机,一边笑着向我们解释,干这行必须时时和客人在一起,只好不像其他老板一样在顶楼办公了。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热情而可爱的小女人,就是叱咤国内婚纱界十多年的蔡美月,传闻中的“中国原创婚纱第一人”。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婚纱”,这个曾经被蔡美月挂在嘴边的“天方夜谭”,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从1992年在厦门创立“蔡美月”婚纱品牌,到1997年在全国各地开设大型婚纱展,再到2004年起连续十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惊艳亮相,蔡美月成功地让自己的名字,成为许多中国人提起婚纱时的第一联想。但她依然不断强调,自己还没有成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蔡美月旗下的华丽婚纱
这个未来,已经不仅属于“蔡美月”她自己,或者她的品牌,还囊括了一个个城市的婚庆产业。2012年,蔡美月出任厦门婚庆行业协会会长,在设计师、商人的身份之后,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厦门地区婚庆行业的整合与发展。
10岁时,我就是一个商人了
从设计师,到公司老板,再到行业会长,蔡美月认为这些身份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我10岁就是一个商人了”,她有些骄傲地告诉我们。似乎寻商机、做生意,这就是蔡美月与生俱来的禀赋。
蔡美月的故乡在台湾屏东,《海角七号》故事发生的地方。提到小时候,蔡美月的回忆充满了海风与花香。她说,自己成长的地方,就像民谣里唱的那样,前方有大海,后面有山坡,山坡上开满野花,蝴蝶在花间飞过。“我小时候就在这样的地方,抓青蛙,被蛇追”,或许那个时候,蔡美月就养成了豪爽洒脱的性格。
蔡美月家中经营着渔船,父亲捕鱼,母亲则到市场把鱼卖掉。没有被卖掉的鱼,一家人也吃不完,只能拿去扔掉。当时只有10岁的蔡美月,就把多出的鱼摆在乡里的树荫下,以市场价的一半卖给街坊邻居。“台湾一斤是十六两,八两以上我才算半斤,七两我就不算了。”谨记母亲“只能让客人占便宜”的教诲,小蔡美月的生意特别好,甚至一度成为了同学中的小富婆,这段经历也影响了她日后经商的原则。
蔡美月的故乡——台湾屏东
好景不长,13岁时蔡美月家破产了。突来的变故让她比同龄人更早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也更积极地为自己寻找未来。“我当时告诉自己,要在最短时间让自己的学历、技术和经验三样并存。”蔡美月从13岁开始了半工半读,“每天六点起来扫地、煮稀饭、洗衣服,晚上去读书”,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22岁大学毕业。再之后,就开始了她只身前往厦门设厂,创立品牌的传奇故事了。这段在逆境中的独立成长,也养成了蔡美月不服输的倔强性格,让她一次次完成了事业上的转型与升级。
厦门婚庆行业协会成立之时
每一次上台,我不会超过五分钟
2012年12月,厦门婚庆产业协会成立,蔡美月出任第一届会长,其他八位创始副会长的企业则包含了婚礼策划、礼仪主持、婚纱摄影、珠宝首饰等行业。
正式成立前,协会已经筹划了将近四年时间,蔡美月并没有参与其中。但协会始终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成立,直到“他们后来决定找了这个不怕死,敢怒敢言的蔡美月。”然而蔡美月台籍人士的身份,也让这会长之路走得有些曲折,最后还是在台办等机构的协调下,才顺利出任。叙述这段历史时,蔡美月极力想告诉我们,自己只是被推上领头羊的位置,多位在创会过程中付出极大努力的创始会长们,才是协会真正的主角。
“团结”,是她在采访中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汇。“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我们厦门婚庆行业协会的会员,大家都很团结。”蔡美月强调,“每一次开会,大家都很积极。我一直有一个宗旨,协会是大家的,不是一个人的。所以每一次上台我不会超过五分钟,我要每个会长都能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台上的风采,应该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