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出生二十年,爆红只在一瞬间。
2013年,3D打印的论坛和会展在北京、深圳、成都、珠海等城市密集召开,12月初轮到上海。行业泡沫浮现,论坛中政府、企业、风投、专家各方都在关注,中国的3D打印究竟该向何处走?该如何走?
数十家企业扎堆入局,概念股被轮番炒作,政府助推成立创新中心、产业园区和平台,而投资界却捂紧了钱袋子,保持观望。软银赛富投资合伙人陆豪在会上断言,触及3D打印概念的公司,百分之七八十都会死掉。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预计三年左右,国内3D打印产值可能达到百亿。
具有百亿产值的3D打印,像一壶滚烫的沸水,能御寒取暖,但过于心急会被灼伤。它究竟是颠覆传统制造业的奇迹,还是会重蹈光伏产业“大跃进”的覆辙?
企业冲锋:3D打印建筑最高可造三层
一说起3D打印,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大多是一个四四方方的3D打印机,根据电脑输入的3D模型,添加了塑料打印材料后,从下而上层层堆积材料,最后“打印”出一个实物模型。
“3D打印”原名并不炫目,就叫“增材叠加”或“快速成型”。与切削原材料的传统减材制造方法相反,3D打印好比砖头砌墙,逐层增材制造物件。
但上述个性化创意产业,往往被人们误解为3D打印产业的全貌,其实小到以微米计算的药片,大到汽车、游艇甚至三层房屋,都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在应用层面,医药、航空航天等才是3D打印产业的主力军,且维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
与会专家一再强调,3D打印不是简单的桌面打印机,打出玩具模型,而是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电设备等重工业领域。
意大利发明家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发明了一台巨大的 3D 打印机,这台机器可以用沙子直接打印立体的建筑。有了这台机器,未来不搭脚手架,不需要工人,人们就能完成造房子的事情。他用这台大型打印机在阿布扎比建造了全球首个绿色乌托邦“马斯达尔城”,并试图利用月球尘埃在月球上快速建设人类基地。
3D打印建筑,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运用。北京凤凰卫视传媒、沈阳中粮航院、国家大剧院、世博会场馆等大型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新型技术建造。
盈恒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义和在展会上介绍,目前公司已经研制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体积达到150m×6.6m×10m,能够“打印”三层楼房。
3D打印建筑的流程是连续的,喷嘴将“墨水”粘结剂浇撒到数据对应的那些区域,浇到“墨水”的地方,砂石材料会在24小时内完成固化。打印从建筑物底部开始,逐层往上,每次升高5-10毫米,一层进入固化阶段后,就能在其上添加新的一层,没有浇撒到粘结剂的砂石暂时支撑着结构。
3D打印建筑的关键在于“油墨”,马义和表示,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液态、零能耗、弹性大、可塑性高、自重轻、自带保温和就地取材、物理凝固自然成形等特点,可以大规模生产。
“同样是建设两层高的建筑,传统方法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而3D打印几个小时就能开发完成。”
图:3D打印克隆出一个自己?现在要打印一个30厘米以下的3D人像需要十几个小时。据了解,年内广州有望开设首个3D照相馆,届时打印15cm半身像约三四百元,30cm全身像约五六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