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订的婚车临时加价,“金牌”司仪频爆粗口,摄像师拍的光碟模糊不清……为减少消费者与婚庆公司扯皮,2009年4月,省工商局与太原市庆典婚介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省内第一份婚庆示范合同,这份合同不仅对服务时间、地点等逐条约定,还对婚车使用、化妆服务、违约责任等进行了具体约定。
如今,两年过去了,婚庆示范合同在业内起到多少示范作用?示范合同推广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
示范合同没人使用
“当时我和婚庆公司谈好后,只是草写一个简单合同,谁知却出现这样的事情。”4月2日,向记者说起自己的婚礼,吕先生非常郁闷。
2月18日是吕先生大喜的日子,为把婚礼办好,1月中旬,他来到省城南内环街附近一家婚庆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夸下海口,要以最优惠的价格搞婚庆“一条龙”式的服务,吕先生信以为真。
婚礼当天,7系宝马,不仅晚到,而且外表老旧。当初预订了6辆奥迪A6,来的时候少了1辆,在吕先生不停的催促下,婚庆公司负责人说,奥迪A6车太紧张,只能换成别克君威,租车费还得按奥迪A6的价钱付。到了酒店,司仪专业水平较差,站在台上几次忘了台词,在座的宾客只好焦急等待司仪讲话。
现实中,还有许多人有类似吕先生这样遭遇。
4月3日,记者来到省城长治路一家婚庆公司。店内面积大约十平方米,放着几张办公桌,墙上贴着婚车图案。得知委托婚庆服务,工作人员递上一本厚厚的宣传册。在选定一组“套餐”后,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稿纸,写起了服务合同。
“太原婚庆行业,不是有示范合同吗?”面对这样的询问,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前年公司也曾用过示范合同,但看到其他公司都不用,公司也停止使用了。”
随后,记者又对省城平阳路、体育路、和平南路等路段十余家婚庆公司进行了走访,工作人员均称,没有使用婚庆合同示范文本。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张晋笙,太原市庆典婚介行业协会副会长,他曾参与了太原婚庆服务示范合同的制定。说起婚庆示范合同制定初衷,他感慨地说:“制定、推行示范合同,就是想让新人们在享受婚礼庆典服务时,有规范性的合同作保障,他们的权益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目前,太原市庆典服务机构有1000多家,但手续齐全的尚不足400余家。他们与客户之间不是没有签订服务合同,就是合同很不规范,内容很不全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张晋笙介绍,两年过去了,婚庆示范合同在太原推行并不理想。示范合同推行之初,先后有十多家婚庆公司找到协会,每家拿走十来份,用完以后,就不见来领了。
“领示范合同掏钱吗?是不是因为价格高的缘故?”对于收费,张晋笙解释道,婚庆合同共12个版,每份合同收费5元;发放时,协会实际只收取印制成本费,不靠卖合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