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婚纱摄影服务合同》将婚纱摄影中二次收费等“灰色地带”逐一进行了明确。这也是全国首份该类合同文本。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在企业名称中含有“婚纱摄影”字样的经营者有300多家,经营范围中含有“摄影服务”字样的经营者则有5000多家,提供婚纱摄影服务也不需要办理特别审批。从业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潜规则”在业内广为流行,引发大量投诉。
通过对近年来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受理的婚纱摄影投诉进行分析,当前关于婚纱摄影服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收费价格不透明、成片质量差、相册开胶、服务丢项、不退预付费用等方面。
对上述投诉较多的问题,将以合同文本的形式进行明确。其中,对“二次消费”、预付款、照片著作权、消费者隐私权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焦点一
“二次消费”逐一明确
该合同将纠纷集中的“二次消费”问题作为规范重点。在格式文本中,明确地预留了“套系外主要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的填写位置。
内容包括,入册外照片的价格;定妆液价格;约定外服装价格以及其他。同时,在合同文本中的签字位置,合同还用黑体字标注了提醒消费者详细了解套系外另收费的产品、服务的价格标准。
记者了解到,目前工商部门接到的婚纱摄影纠纷中,半数左右都是涉及婚纱摄影套系外的额外收费问题。新人在拍婚纱照时,多选择套系。但是,还有一些细碎的服务如定妆、鲜花、饰品、高档服装以及超过约定入册张数的照片等,还需消费者在原有的套系价格外另行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