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朱惠英老太,颤颤巍巍地从摄影师张丽娜手中接过一本影集。翻开影集中自己身穿白色婚纱照的一页,老人喜悦的眼中透出隐隐泪光……20日下午,朱惠英与68岁的女儿宣妙珍在苏州一家影楼里翻阅自己的婚纱照片时,岁月留痕在不经意间被抹平了。
照片上,老人仿佛年轻了40岁,手捧百合、灿烂微笑的样子令人难忘。惟一美中不足的是照片上只有她独自一人。生活中的朱惠英,根本不像是九旬老人,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记忆力比女儿还要好。她诉说起往事时,清晰得犹如刚发生在昨天。
朱惠英本是无锡人。1936年,19岁的朱惠英经人介绍,与大她4岁的宣锡荣结婚了。没有恋爱过,也没有结婚照片,两位年轻人在纷乱的战争年代里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小家。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惠英的大哥被日军所杀,她和丈夫逃难到了太仓。1939年,她生下了女儿宣妙珍。由于生活艰苦、长期营养不良,丈夫在1941年病故。丈夫临终前紧紧拉住朱惠英的手,要她务必把女儿抚养成人。朱惠英含泪答应了。在战争硝烟中,24岁的朱惠英背着女儿,一边躲避战祸,一边艰难谋生。朱惠英做小工,一步一步把女儿拉扯大。1946年,她来到苏州浒墅关宋美龄所开的一家丝织厂做工。1956年她又到苏州江南丝织厂工作,直至1972年退休。在颠沛中,宣妙珍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但母女俩始终没有分开。朱惠英告诉记者,她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一个女人在艰苦的岁月里独自支撑一个家庭,难度可想而知。其间,许多人劝朱惠英改嫁。宣妙珍回忆说,曾经有数以百计的人给妈妈说媒,但妈妈就是没答应。后来连江南丝织厂的厂长都为她介绍对象,朱惠英笑一笑就婉拒了。朱惠英向记者敞开心扉说,尽管不是自由恋爱结婚,可自己深深爱着丈夫。当丈夫去世后,她决心坚守丈夫的遗愿,一定要把女儿拉扯大,也根本无意再嫁。宣妙珍深深理解母亲的心情,她对记者说,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对婚姻无所谓,想离就离。对比他们,母亲真正懂得爱情的忠贞。
忠贞的爱支撑着朱惠英走了65年。她告诉记者,多少个夜里,她因为思念丈夫而在梦中惊醒。令她最遗憾的是,她连一张丈夫的照片都没有,以至只能在记忆中去勾画丈夫的音容笑貌。没有结婚照,更是她一生的痛。她心底一直埋藏一个愿望,要在有生之年,代表丈夫去拍一次婚纱照。摄影师张丽娜告诉记者,即使90岁,即使只是独自一人身穿婚纱,朱惠英都是她眼中最美的新娘。20日,当朱惠英终于看到自己的婚纱照时,她幸福得落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