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婚礼焦虑症:
一大源头是90后与父辈“婚礼观”的激烈碰撞与撕扯。父母更习惯的方式是包办代劳,婚礼怎么办?选哪家婚庆公司?他们更愿意按照“套路”模板来,而作为90后,更希望有一个定制婚礼。
第二源头就是想得太多,想办一个惊艳四座的婚礼,奈何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深夜11点半,我的手机连续爆发巨响,是“90后围城女子图鉴”微信群在狂吐新消息……
这并非什么人丁兴旺的大群,群中人不过3个姑娘:我,闺蜜阿林和小贝。
自从今年初春,阿林和小贝都宣布在10月举办婚礼后,我们这块三人“清净地”开始画风骤变。
**转变的是主题,在此之后的大半年,这个微信群的言论都围绕两个姑娘各自婚礼的筹备进展。连群名都被阿林改成“90后围城女子图鉴”,意为我们要见证彼此走向传说中的婚姻围城,前路不易,风雨同舟;第二转变的则是热度,微信群从“周更”变为“日更”,临近婚礼一个月,已活跃成“小时更”。
在群中,阿林和小贝是准婚礼女主角,围观的我也分到了角色——我一年前办了婚礼,遂被她们任命为“个性化婚礼导师”。
大概是性格使然,我们仨在婚礼这件事上都坚持自己做主,打造“我想要的婚礼”这条铁律不能动摇。然而,不知道是因为参照系太多干扰自主选择,还是外在客观阻力太大,透过阿林和小贝的这半年,我目睹了“婚礼焦虑症”是如何滋生、传染和加重的。
婚礼焦虑症,一大源头是90后与父辈“婚礼观”的激烈碰撞与撕扯。
父母更习惯的方式是包办代劳,在老家一掷千金找*好的婚庆公司,选择被千百对新人演绎过的“套路”模版,在大城市工作的子女按时回家“跑通告”即可。但“90后围城女子图鉴”群中的姑娘,顶着父母不悦的压力,在婚礼起点就“夺”回了主导权。
阿林和小贝在上海、北京分别找了价格适中,气质青春的婚庆公司,自己给出个性化的策划细节,交给对方一一执行。但90后姑娘们发现,父母和亲戚虽勉强让出了“主导演”位置,却不甘心完全不插手,时不时要刷一下存在感,提几条态度强硬的婚礼意见。
“我在朋友圈刚发婚礼试妆的照片,两分钟后老妈要求视频通话,怒斥发型太丑,说什么也要重新设计!”小贝在群里连发了6个无奈“摊手”的表情。
颤抖吧,90后!就算你万幸抢到DIY婚礼的权限,也别妄想能躲开父母无死角监控。在90后眼中,结婚是两个人开心的事,但在父母的思维世界里,婚礼是两个人让两大群人开心的事。
闯过“父老乡亲关”后,90后又解锁婚礼焦虑症的第二源头:想得太多。
反模版反俗气的90后,内心对婚礼个性有着***追求。为了惊艳四座,可以在微博上关注数十家个性婚礼定制自媒体,每一家每一款都美若天仙,选择困难,实现更难。
比如,阿林酷爱魔法题材小说,她设计方案里的婚礼现场,梦幻如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城堡,恨不能所有小伙伴现场骑上扫帚抓金飞贼。奇思妙想千千万,婚庆却说做不了。
虽然当下市场挤满了“私人定制”的招幌,可能经受住90后脑洞的恐怕寥寥无几——阿林的婚礼策划师直接拒了她60%的魔法世界布置构想。
其实,就算婚庆策划姐姐逆天完成任务,现场观众反馈也是一大未知数。
但能懂得这份心思的又有几人?
婚期将近,90后已不奢望婚礼策划还能开出多少花儿,大家在冲刺阶段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忙碌工作与繁杂婚礼事宜之间的矛盾。
小贝每天一边挤地铁出门采访,一边和婚庆公司在微信上死磕布景、流程,和一个个来宾确认能否出席,一天掰成30个小时都不够用。
而阿林近来惊恐发觉,她过于重视某些环节,反倒遗漏了其他琐碎而必要的事项。
“改口茶环节你怎么做的?”“该不该多请一些单位同事?”“喜糖盒要印我们俩名字吗?”由春到夏,从夏入秋,我们三人的微信群一直淹没在无穷无尽的问号中。
每一个问号,每一声抱怨,都揭示了90后无法逃脱的婚礼焦虑症。磕磕绊绊,手足无措,想象中的完美婚礼永远缺了一角——可或许就是对这残缺的深刻记忆,让我们学会对一次选择负责,学会对幸福保持主见。
距离婚礼还有10天,阿林下班后留在公司寄请柬,大晚上忽然联系不上老公。“我还以为婚礼将近他是不是落跑了呢!两小时后才知道,他竟然找了个澡堂子舒舒服服泡澡了,说要以*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婚礼……”我和小贝憋笑:“你看,同样结婚,你老公就懂得怎样缓解焦虑。”
阿林回复了一张面色悲凉的自拍,身后是满桌请柬和快递单:“我感觉老了10岁。抱歉**次结婚没经验,以及,不想结第二次,焦虑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