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广告粘性
广告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说就是造势招商,但其实大多企业打广告的首要目的是销售。
为何七成广告费飞了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企业每年投入的广告费在不断增加,效果却日益下降,很多企业打水漂的钱,岂止一半,更精确的是七成以上。据调研资料,很多中国消费者开始漠视、甚至抗拒广告,程度较西方消费者有过之而无不及;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72%的电视广告时间,观众会转台或离开房间,这个数字不仅超越许多大国,也超越了1999年的42%。
如果有人对此有怀疑,我说些个人体会,看你是否也有同感:现在户外广告正在大兴其道,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林立,可是当你乘车或者驾车一个来回,你到底记住谁了呢?即使你记得一些好看的图片,一些好玩的口号,问题是,你是否还能想起是谁在说呢?我们知道这些大广告牌可是企业花了大价钱,抢破头才上去的,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
现在分众等户外视频媒体正受到企业的重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我想大家心里已经有了明断,问问自己就可以了,这是你自己能判断出来的,理论再好看,结果说了算。
是这些媒体有问题吗?其实,所见即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它的用途和效果,投放什么广告,如何投放,是否有粘性,才是决定投放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粘性源于一种叫“茅膏菜”的食虫植物,这种植物用一种让人感觉很爽、很愉悦的香味吸引昆虫,让昆虫喜欢、接近自己。广告的粘性就是指能够让人们喜欢、接近、支持、购买自己的品牌。
高速公路上,如果广告牌在五秒钟之内没有粘住消费者,那就擦肩而过了;在商务楼宇,如果视频广告没有在七秒内粘住消费者,那就彻底分手了。
那么,如何增强广告的粘性,让这些媒体充分发挥传播功能,帮助企业卖出更多货呢?
粘性来自洞察力
据说,能够获大奖的广告多是没有销售力的,为何?因为卖货的广告不需要很高的广告制作技巧,却需要高超的顾客心理洞察能力,恰如《红楼梦》里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证明,惹人厌的脑白金的广告,确实卖货,能卖货就证明是有效的,虽然在某些理论家和大众的眼里未必是好广告。脑白金的广告之所以有效,与史玉柱在过去政府部门工作时,曾经深入调研过农村市场,对农民的心理有很深的洞察密不可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其是有粘性的,当人们送礼的时候,首先会想到它。如果在消费者准备行动的时候,连想都没有想到你的品牌,不在他们的候选名单里,就甭指望消费者会购买了。
有家杂志社曾经向我约稿,希望我写篇文章,讲讲什么样的软文才能卖货?这个标准就是粘性!是否能渗入消费者的潜意识,是否能在消费者准备购买某种产品的时候,下意识进入其脑中的选择菜单。
要想粘住俗人,你的思维就要比俗人还要俗;你要想粘住贵人,你的内心就要比这些人还要有品位,这好像很难,其实,未必一定要亲身体验,关键你有没有生活积累,是否善于观察,能否举一反三。我们知道,台湾***财经女作家梁凤仪是多产作家,很多人觉得书中的故事情节好像是她亲身经历的,实际上,她是把听来的很多企业家的经历融入进来了;世界公认的管理大师德鲁克,称自己是个旁观者,我们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其很多企业管理上的创新思想竟然是来自小说,为何?因为关注“人”,是文学的***高原则;管理同样是在研究“人”,具有很多共性;加拿大美籍华人圈里的***商务策划师杨玉琪先生,也是我的忘年交,其原来是国内外的***画家,为何能忽然在商界兴起呢?因为,真理是相通的,关键看有无悟性,有无深刻的洞察力。
当其他牛奶经营企业都在常规渠道里卖新鲜的时候,妙士却洞察了餐饮渠道里的大机会,商务人士少不了的是喝酒应酬,***怕的就是伤胃、伤肝,很多人都因此患上了胃溃疡、肝硬化,妙士以酒伴侣的身份出现在了酒桌上,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健康饮品的新选择,同时,也暗示饮酒前先喝一杯奶,可以在胃壁上形成一层膜,将胃部保护起来,我们常见牛奶放得时间长了,在表面是会形成一层奶膜的,这个解释也就顺理成章了;一杯奶、一杯酒呢,就可以把白酒在胃里稀释开,降低酒精浓度,减轻对胃部的灼烧,这也同样是常理。就这样,妙士把喝酒的商务人士,给紧紧粘住了,而且是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只要妙士一上桌,就会有人自动当免费解说员,因为酒桌上总是缺少话题的。
现在正火的王老吉,同样是靠“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把吃火锅的人士给粘住的,因为吃火锅的,***容易上火,很多人都有这个感受的;我们在为一家彩棉内衣企业作咨询服务的时候,提供的广告语是“比羊绒暖21%”,把希望购买更舒适、更保暖的内衣的人给粘住了。我很欣赏一名摄影家的言论:“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放到广告上,就是:“如果你的广告没有把货卖出去,是因为你对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洞察力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