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摄影 > 摄影教程 > 摄影师的最大纠结:到底如何选片?

摄影师的最大纠结:到底如何选片?

2022-02-17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摄影猫不斩     作者:摄影猫不斩     上传用户:创造力影像

嗨,大家好呀~


很多摄影创作者都有这样的体验:按快门容易,选片反而是麻烦的事情。


同一个场景若干张类似的照片,选定一张「最优」的,成了最大的纠结。选片时的犹豫反复,会让人逐渐失去判断照片的敏感度。


「选片」到底要如何进行?


01.

「选好看的」

不总是那么可靠


「好看的照片」,是许多朋友最直觉的标准。

如果你的标准是注重单张视觉效果的作品,那么这个标准的确屡试不爽,常见的如人像、建筑、产品等商业领域的摄影选片。但这个标准也并不简单,至少要注意——

预判 + 定位

预判,就是你在选择照片的时候能预计哪些照片有后期的潜力,也能预判用户对照片的反应。这个是一个商业实用摄影的经验问题。

选自原画册×ICY《从生活到商拍:静物美食全系课程》

演示了预判哪张照片更方便实现后期目标的过程


立「好看」这一标准容易,但定义「什么是好看」却很难——这便是定位。

有可能你满心欢喜的「好看」只是一厢情愿,在市场看来甚至有点过时,另一些时候你认为的「好看」超越了市场认可的大众审美,无法向用户交差不说,还容易被质疑。

既想被认可,又不想落俗,可以参考一个原则——

熟悉的陌生感

「好看」不是审美的全部,狭隘的审美也容易让人们对「好看」的定义有失偏颇。所以单纯以「好看」为标准选片,是很不可靠的。

对有艺术表达追求摄影爱好者来说,只能看见「好看」未免有些单一和可惜。更何况,单张好看的照片堆积在一起,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削弱。

例如某海外大片门户网站首页推荐的好看「视觉大片」凑成一组,更像是一种视觉堆砌:

视觉大片的组合,更像是一种「视觉堆砌」,少了几分艺术感

图据google.com


所以,我们看待选片,还是要超越单一形式审美价值观,可以用「好看」作为标准,却要慎重只以「好看」作为标准。


02.

决定选片的

多种动机


说回「以艺术表达为目的」的摄影,创作动机可以有很多,在图片编辑选片亦然:

形式结构


很多情况下,照片的形式画面的结构会成为一个很直接的选片动机。有时候,同样的影调特征、类似的构图、相似画面结构,都会成为选出一张照片的理由。

最极致的例子如贝歇夫妇的类型学画册,从头至尾都是一种画面结构:相同的平视视角,类似的影调表达,相同的干净的背景处理方式,如果不符合这些特征的照片自然会被排除在外(甚至不会被拍下来)。

由于做得十分极致,所以也产生了类型积累所带来的力量。


©贝歇夫妇

而非类型学项目呢?可能选片理由不会那么明确直白,但很多时候都会藏着一个内在结构

例如Paul Hart的《Farmed》,我们来看其中的几张:

©Paul Hart,《Farmed》

我们可以看到地平线明显的二分构图、类似的影调、类似的画面元素分布,这些都可以看做是选出照片的「动机」。


《Farmed》中的照片相似的影调直方图

这样的选片和编辑,可以让图片「由量变产生质变」,也可以保证项目或组照的视觉统一。

图像联系


上面的选片动机更适合对顺序不敏感的图片编辑,而对特定排片顺序敏感的项目选片,则要考虑到观众阅读顺序,通常会以图片的联系为动机进行选片。

比较常见会应用在对画册进行图片编辑的时候,考虑左右对页的图片联系,或者连续页面的图片联系。有时候会因为选了一张,而不断因为某些联系,而连续选出很多张。

比如冯立老师《白夜》,就是典型的考虑图片联系的选片:


《白夜》中的一个对页。可以理解为突兀的红色、「桌面上危险」等联系



《白夜》中的一个对页。可以理解为相似的夸饰欲、相似背景结构等联系

又如川内伦子在她自己编辑的一系列画册中,也常常用对页来展示图像的联系:


《假寐》中的一个对页。可以从海豚的跳跃和空窗的风,理解为一种风一般的状态的相似性,也可以有「出逃」的情节联想

关于图像的联系,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这样的选片和编辑,会引导读者突破关注单张照片的局限,在图片和图片之间找到「画外信息」

叙事内容



叙事性比较强的照片也可以看做是通过前后联系进行选片的一种,但可能会更注重逻辑,而不是营造不明朗的想象。

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这本画册,在图片编辑选片中就在依次构建一个虚拟情节,例如这几页的选片: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中的几页。通过「汽车」这个符号,依次呈现车内、车外、被盖住的遗体、公路等场景,似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情节。这个情节不见得真正存在,读者可以在图片联系中找到新的欣赏空间


虽然不是故事摄影那样连续的叙事拍摄,但是内容上的联系和叙事感的构建,逐步「触发」了画册的选片和编辑发展。

这样的选片和编辑,会帮读者构建出一个更易读的线索

项目整体氛围



艺术摄影更普遍的选片动机,则源自非逻辑的感受,或许连拍摄者和编辑本人都无法定义。如果编辑成功,依然会有一个可被感知的整体效果

例如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Neue Welt》(新世界),无论在形式结构、相邻图片联系、叙事和内容上,我们都看不到清晰的逻辑联系,甚至作者本人也认为这些照片看起来随意,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画册的整体氛围



《Neue Welt》展览现场

这个项目是在作者旅行中拍摄的,但并非那种游记或者社会调查式的创作。他想用镜头述说他看到的世界,“要好好看看相机能为他做什么,自己又能为相机做些什么。”很显然就不太适合前面三种更有逻辑的、单线的、显性的选片动机。

这种选片和编辑,也为我们展示了艺术更多元的面向,不确定的,可被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可见,在「好看」之外,有很多种选片的动机。它们交互并行,共通构成了图片编辑的多样性。


03.

大师们如何纠结

选片细节?


具体到每一位摄影师,选片动机又会带有个人很强的个人色彩主观意愿。我选择了几位介绍:

阿诺德·纽曼
气质+环境+再构图

以拍摄环境人像(大佬)著称的阿诺德·纽曼,可以从他公开的底片中推测,用了分级+排除法的方式(类似于Lightroom)标定照片,并且在选片的时候同时将裁图考虑进去做编辑,最终确定选片。

他的作品单张形式感较为重要,会通过二次构图,将照片做成与人物身份和气质相匹配的样子。


© 《斯特拉文斯基》底片及选片标记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决定一个瞬间

布列松是个不裁图的摄影师,所以他的选片更多是「决定我要哪一个瞬间」的问题。

例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西班牙的一对父子,而从底片来看,我们能看到拍摄现场更多的故事——有一个女主人的介入,并且和他们发生了互动。

但布列松选择的是一个「父子沉浸在自己状态中」的那个瞬间。很明显这是一个主题和意图都更为明确的选择。



© 《斯特拉文斯基》底片及选片标记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决定一个瞬间

布列松是个不裁图的摄影师,所以他的选片更多是「决定我要哪一个瞬间」的问题。

例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西班牙的一对父子,而从底片来看,我们能看到拍摄现场更多的故事——有一个女主人的介入,并且和他们发生了互动。

但布列松选择的是一个「父子沉浸在自己状态中」的那个瞬间。很明显这是一个主题和意图都更为明确的选择。


©《埃菲尔铁塔的油漆工》底片


川内伦子
选出不完美的灵光+整体观

川内伦子和前辈们的选片价值观有很明显的区别。

她最早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商业摄影师,然而她想在自己的艺术项目中更多地保留那种由于不完美带来的灵光乍现,所以她经常在有瑕疵的底片上进行选择。

例如构图倾斜、过曝、失焦、漏光或者不明确的意象,都会成为它的选片理由。


《Illuminnace》中,选出的的这张照片富有能量,与左边的死鸟形成了鲜明对比,构成联系


另外,川内伦子的艺术摄影画册都是自己做编辑,所以推测她的选片也比前面几位更多有了对页联系的意图和整体观,从《illuminance》中上两张的「邻居」,也可以看到这点:


《Illuminnace》中的对页,这张具象的网要与右边的雨伞邻居产生形式相似的联系。
选片的时候进行了整体考虑。


04.

选片的误区


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朋友经常闯入的误区,这里一并总结,也方便大家参考。

执念于好看
还是执念于单张好看的「强迫症」,无法从「什么是好看」、在项目中「单张是否需要好看」来选片和编辑。

每张说得太满
受到如布列松、马克·吕布等前辈的影响,很多朋友选片喜欢追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以及一个精彩的有意义的瞬间。但如果是画册或组照编辑(特别是非叙事类型),一张照片如果表达太多信息或深刻含义,会指向性太强,很多时候会削弱项目的整体感

按类选片
按人物、风景、静物等「对象类别」选片,更多是进行了分类,而对图片编辑没有实际作用,以此编辑处理不好会比较生硬

强行统一形式,导致太死板
因为有「形式统一才能成一组」的想法,所以通过风格、调色、结构等强行进行形式统一,而选得太死板,例如将一组强行做成黑白。但这个要与上面说的「形式和结构统一」选片区分。

为追求灵活而松散
相反,为了避免形式强行统一,而在选片和编辑的时候更加无理由地「放飞」,但没有统一的内在联系,所以整个项目很散乱。关于这点,我们要通以后的文章来详细论述。



总结


总之,在图片编辑中——

选片的动机是多元的

选片并非只执着于「好看」;即便你追求「好看」,也要审视自己认知的「好看」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来积累经验。

选片的时候,多问自己:作品是要给谁看?是要单张呈现?还是要形成一本组照或画册?如何结合照片的前后联系选片?选片的片子是要构成一个显性的联系还是给读者更多思考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图片编辑中的选片既需要一种对「美」的开放认知,又需要一种整体观,这才能真正解决选片的纠结。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 李先生
    32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
    2万-2.5万
    朱女士
    26岁
    化妆师/写真化妆师/儿童化妆师
    9千-1.2万
    曾先生
    33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万-1.2万+提
    杜先生
    30岁
    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店长
    3千-5千+提
    阿先生
    38岁
    摄影总监/主管
    1.9万-2万+提
    朱先生
    34岁
    数码总监/主管/修图师/调色师
    1千-2千
    虞女士
    30岁
    儿童摄影师
    5千-8千+提
    安先生
    37岁
    摄影总监/主管
    面议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
专访样片摄影师何峰
专访样片摄影师何峰
摄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透过镜头…
专访摄影师杨大东
专访摄影师杨大东
用行动阐明态度,将温柔赋予摄影,这是山喜摄影,也是摄影师杨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