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留白时需要着重控制的是留白与主体的比例关系。如果留白过多而主体过小,会让人觉得整个画面过于“空”;留白过少而主体过大,画面会显得很满,也丧失了极简构图的韵味。
4. 景物选择
在雾天中所有景物都会被遮盖住本来的面目,在构图时应该更注意形状、线条和轮廓,通过它们的组合来创造出具有抽象感的画面。
一些有重复性、线条感强的景物,如路灯、树丛、电线杆等是不错的拍摄对象,利用它们的远-近/大-小/清晰-模糊关系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
当你拍摄其它类型的景物时,要注意安排构图,应尽量让前景、中景和远景处都有景物,以利用雾气造成的景物清晰度衰减而产生的空间感。
由于在雾中,中景和远景往往相当模糊而细节较差,相对清晰的前景往往成为视觉中心点,需要具有一定美观性,同时还能和整个画面的雾气“留白”形成足够高的对比。
你可以考虑选择暗色调(或剪影化)的前景,和高调的雾气形成明暗对比,造型优美者更佳(如树枝的剪影);也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的景物充当前景(可以通过后期调色强化色彩)。
5. 后期处理
雾景的后期处理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思路:
转黑白。雾景本身色彩饱和度低,干脆索性转黑白,专注于影调的层次感。通常需要增强对比度,如果想营造特殊氛围可以尝试增加暗角和噪点。
保留色彩。在雾景中可能会有部分前景景物具有鲜艳色调(如上一章节中的红叶),可以选择性增强它的饱和度;也可以在“图像-选择-色彩范围”中,保留你想要的色彩,再把其它部分转黑白。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现在我们有了后期手段,就忽略前期的重要性,雾景拍摄同样如此。
比如说,前期曝光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因为中远景的清晰度和反差层次较低,如果后期过渡调整容易导致画质下降严重;转黑白后的照片层次丰富与否,也和前期曝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