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 6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00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EF 50mm f/1.4 USM
侧面的硬光过后可以让模特头往光源倾斜一些,光线从地面反射上来,照亮人物面部,为面部补光。
四、利用道具,增添圣诞氛围
圣诞主题场地的现场道具特别丰富,包括圣诞树,小鹿模型,礼物盒子和蛋糕等等······
EOS 6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25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EF 50mm f/1.4 USM
天啊,我想说旁边那么可爱一个小帐篷真的不考虑进去拍拍吗?让模特钻进去,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开始做鬼脸,大笑,瞬间就有活泼的氛围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让模特拿起一些道具,比如蛋糕、法棍面包,然后与镜头互动。是不是很有圣诞节的氛围呢?
EOS 6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205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EF 50mm f/1.4 USM
EOS 6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25s ISO200 焦距50mm
镜头:EF 50mm f/1.4 USM
五、后期调色思路
效果图对比
看到原图时,**反应是随大流,后期只需要调个温柔的暖色调就好,让所有的色彩活泼些,但是千篇一律的室内少女色调真的没有太多辨识度,所以我尝试调个“黄绿感”的胶片色。是的,我所理解的胶片色是黄绿感的,当然胶片不止这一种风格,我暂且用我短浅的眼光这么来解读吧。
“黄+绿”是方向,了解了调色方向后,我们只需要大胆的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就好啦~我想分享的是:后期调色,方向是关键。
**步
以“黄+绿”为方向,**步,加色温,不需要太多,根据图片实际情况适量增加,因为原图已经非常暖了,所以这里我只加了1,其他图的参数也控制在10以内;其次,减色调,这是在追求“绿”的方向。这两步很好理解,减少对比度是为了让图片的明暗关系更柔和一些。
第二步
又来到了“四曲线”这个具有争议性的步骤,这一步我认为文字无法解释清楚。对于色彩层次关系复杂的图片,大部分都用到了曲线,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必然调节的部分,它是能创造更多可能的调色工具。
rgb曲线主要恢复你认为合适的明暗关系,后面三个“红+蓝+黄”可以拉出相似的形状,让三种色调平衡,互相制约又互相作用,组合新的色彩。
所以当你想要调出“特别”的颜色,请尝试多用它。但前提是你要先弄清楚它的工作原理,明白它是如何控制明暗和色彩的,才有可能真正用好它,否则你很可能会调出“荒唐”的颜色,而且我以上的讲解,你很可能会不大理解,没关系,你大可以后再来回味这段文字。
第三步
这一步继续跟随“黄”的脚步,箭头是关键步骤,其他键是辅助调节键。没错,就是加黄,加黄,加黄。
第四步
这一步是可以让图片更接近胶片颗粒质感的操作,我没有加,却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对于喜欢颗粒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他们是希望用到这一步的,我没有用并不代表它不好。
只是我有自己的小偏执,归根结底它是数码,比起“粗糙”质感的胶片色,我更喜欢数码平滑的质感,所以我希望保留平滑的数码感觉,即便它有些偏离胶片,但我怕自己会后悔,因为这些操作保存后是不可逆的,所以我留了余地,这样,倘若我以后突然喜欢颗粒了,再给他们添加也不迟。
别受我影响,你们大胆的用哈!
第五步
*后一步,是在以上调色后仍然没有调出理想效果的前提下的补充操作,仍然尝试加黄,加绿或者加橘,蓝原色的饱和度可以多加,因为它会让画面色彩更有层次感。
不知道看了这组圣诞策划的内容,你们学会了吗?要想成功地策划一组拍摄主题,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上述的场地、模特、服装造型、拍摄技巧以及后期处理等。那么,希望你们一旦确定主题风格,也快拿起相机,约起姑娘,去拍一组圣诞少女写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