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f/11,速度:1/125s,ISO:200,焦距:85mm
用漫反射的光源使画面更显柔和细腻。大半身的画面是用侧面反射光,把光线打到反光板上,再反射到人物身上,另一侧不补光,营造出柔和的光比。头像的画面同样使用侧面反射光,但加入了反光板,为人物暗部补光,且反光板离人物很近,目的是充分降低反差。
光圈:f/2.5,速度:1/250s,ISO:400,焦距:85mm
运用冷暖光的结合营造出画面的神秘感。左侧一只持续灯置于地下,色温3400k左右,目的是使整个画面基调偏暖,右侧一只闪光灯打出反射光,光值*弱,目的是起到补光的作用。拍摄时相机色温设置在3600k左右,这样补光的闪光灯灯源色调偏蓝,从而营造出画面冷暖结合的效果。
光圈:f/14,速度:1/125s,ISO:200,焦距:85mm
小光源的运用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情绪氛围。采用两只灯左右夹光拍摄,主灯置于人物面部朝向的正上方,光源靠近人物,使光照范围变小,从而更好地突出面部。人物后侧一只灯修饰背部线条。
光圈:f/2.8,速度:1/250s,ISO:400,焦距:45mm
人物面对窗户,窗口漫射过来的自然光使画面弥漫柔和的氛围。人物侧面加一只持续光源,持续光强度,要大于自然光线一挡。拍摄按持续光的数值曝光,目的是让人物面部增加一点反差。
光圈:f/2.8,速度:1/125s,ISO:400,焦距:45mm
主辅灯结合,营造小光比画面。布光采用两只持续光结合,主光至于人物头部正上方。补光的持续灯打到影棚天花板反射下来,这样既可以起到补光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背景受光,画面呈灰色基调,映衬人物较为夸张的造型。
光圈:f/1.8,速度:1/160s,ISO:400,焦距:50mm
运用逆光的拍摄手法,营造出戏剧性光效。两只持续灯置于人物后侧,前面用一只反光板补光,反光板离人物不要太近,不然会因面部太亮而破坏整个画面的氛围。同时用手机的手电筒为人物营造眼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