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焦段127mm 光圈f/2.8 快门1/250s -1EV
框景对画面的影响与镜头视角对画面的影响类似。采用远框景的构图方式,画面中会有较多的景物。此外,拍摄时镜头是否靠近框景元素,也会影响画面中景物的多少。
采用框景的构图方式时,要注意拍摄对象与框景元素的相对位置,这会影响框景遮挡的情况以及画面中会呈现多少景物。
拍摄时,要注意镜头与框景元素之间的距离,同样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感原理。距离越近,框景就会显得越大,同时也越模糊。
镜头的取舍
拍摄时使用什么焦段的镜头,也会影响到框景的构图。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长焦镜头,因为长焦镜头的视角小,可以利用一些微小的框景元素,选择似乎比较多。
框景看似简单,很多书本中的介绍仅仅浮于表面,仅仅局限于在构图时带入一个框。
但实际上,镜头与框景元素之间的距离、框景元素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拍摄时所用的焦段,都会影响框景的效果,拍摄时需要**考虑。
从后景、前景、框景
构图思考
构图时,要将场景中的元素放在人物后面?挡在人物前面?还是制作出类似框景的效果?
不同的思考会衍生出不同的构图,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拍摄效果。
图1 中利用晒衣架和整排的衣服来衬托场景。晒衣架上的衣物在这里是作为重复的场景元素。
1 带出衣架、砖墙,纯粹以场景层次来衬托空间
图2 则是用前景中的棉被来挡住模特,从而呈现出前、中、后景的层次,以及场景的透视感和空间感。
2 带出前景,让画面中呈现前、中、后景的层次
图3 中的模特掀开棉被,探头出来观望,这是框景的拍摄手法。
3 带出框景,并让画面看上去更加单纯
拍摄这些照片时,我们都利用了场景中的一些特色。
模特则是邻家女孩的打扮。
这一系列照片让我们联想到,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女孩在巷道中嬉戏玩耍的画面。
在拍摄上,还有许多调整的空间,比如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拍,模特的眼睛不需要直视镜头。
纯粹就空间营造的角度来看, 图1、图2、图3 中各用了不同的衬托方式。图1 采用*普遍的呈现方式,而前景的加入又让影像稍微有了一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