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焦距是绝大多数购买单反的用户需要面对的一个名词,也是引起诸多问题和争吵的根源。由于目前全画幅单反相机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虽然连续出现了诸如D600、6D这种很廉价的产品,不过依旧没法改变的是非全画幅相机占据90%以上的销量,而只要是非全画幅在购买镜头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等效焦距。
等效焦距从何来 一个卡口多尺寸
其实等效焦距这个东西自古就有,不过在以往的相机当中很少出现一台相机对应多个胶片尺寸的情况,就算有也是极少数特殊产品,受到困扰的人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不过1999年尼康D1的发布正式确立了数码单反时代的时代,也正式给全天下带来了“等效焦距”这个难题。
为了避免焦距转换的问题 远古时代的数码单反采用了特殊的光学结构以保证视角不变
不过等效焦距里边蕴藏的知识点可谓是不小,尤其是在各种大小传感器林立的今天,想要搞明白等效焦距绝对是一个超级苦逼的事儿。不过其实大家只要秉着一个原则就好了,那就是每个镜头总有一个对应的像场尺寸(也就是传感器尺寸),只要心理先确立好这一点,细细品味一定能懂。
焦距永远不会变 只有视角是一样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个等效焦距,虽然我们都说他叫做等效焦距,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焦距是一个物理属性,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相机适配这枚镜头,他的焦距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1枚50mm的镜头,无论是用在全画幅,APS-C(1.5X),1寸(2.7X)的传感器上,他的焦距仍然是50mm、50mm、50mm而不是50mm、75mm、135mm。
镜头都会在最前部注明实际焦距
那么又为何出现转换倍率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人们养成了“按照焦距衡量视角”的习惯,如果在1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直接在镜头上标注“视角”而不是“焦距”,那么这辈子也没这种事情了,笔者只能说,我们的“祖宗”当年少想了一点,就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麻烦,实在是不够意思。
左为全画幅传感器 右为APS-C传感器 他们的对角线尺寸相差1.5-1.6倍
不过无论我们将镜头后边的相机如何变,镜头的焦距永远不会改变。而我们用等效焦距更多的是因为焦距便于计算。而等效焦距的计算也很简单,“焦距比”即为“像场直径比”,比如全画幅像场43.2mm,APS-C像场27mm,那么APS-C的80mm镜头就与全画幅50mm镜头的视角(以及绝大多数相关参数)完全相同(43.2/27=80/50)。
透视永远不会变 原因实在太简单
这一页我们来讲讲透视,首先笔者先给大家一个几百年的定论,也就是比相机发展史还要长数倍的透视理论,那就是透视只与距离有关系,与任何的设备无关!如果你坚持透视会因为镜头、相机或者其他其他东西所改变,那么笔者只能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大爷还是别闭眼了。
最后的晚餐这幅绘画很好的利用了透视法
很多人都把透视想的太复杂,但是透视简单来说只有4个字,那就是“近大远小”,而且这种近大远小的关系永远不变,无论你使用什么样子的设备去观察,这种关系都是不变的。当然了,这种透视关系会不会随不同的人而改变呢?笔者觉得是有可能的,毕竟人眼存在各种各样的区别,不过这种无从对比的差别,怎么可能会有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