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服内心恐惧
Robot-boy(微博@Robot-boy-zxz) 摄影作品
人们一看到相机出于对自我私隐的保护会变得十分警惕,时刻注意你的行为。拿着相机在人群中行走时,时常感觉自己手中握着的是一把手枪。在学摄初期往往不敢举起相机拍,怕被摄者责怪或引发冲突。其实只要我们在公共场合拍摄,不干涉拍摄对象的行为继续,注意拍摄礼貌,多数人都不会太在意的。
2.尽量隐蔽拍摄行为
Robot-boy(微博@Robot-boy-zxz) 摄影作品
笔者外出拍摄时衣着多为运动装,装扮出旅游背包客的感觉,在拍摄场所基本都是一边四处走动不让周边人群长时间观察自己,一边偷偷观察寻找可供拍摄的对象。当笔者明显感觉到拍摄对象的戒备心时,一般会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或是绕开几步表现出对别的事物感兴趣的样子,或是掏出手机操作一下,混淆被摄者判断,使被摄者放松警惕,不去在意拍摄者的存在以及拍摄意图,让对方重新将注意力转向自己要做的事情,再伺机拍摄。
3.接近拍摄对象
Robot-boy(微博@Robot-boy-zxz) 摄影作品
只有接近了,才能更好的观察到对象的动作与神情和整个事情的发展状态,便于突出主体。当拍摄对象对你的行为毫无察觉的时候,你就能捕捉到最自然生动的画面。为了获得更强的镜头感,笔者多是近距离捕捉。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于进行眼平取景后进行拍摄,省略这个动作可以使被摄对象认为相机并不是在拍照状态下,放松了对拍摄行为的警惕性。笔者在面对面的近距离拍摄时多使用此法,尽量和被摄对象保持同一高度,将相机大概保持在胸口位置,进行估焦,凭经验预判取景(盲拍),单手拿稳相机,望向别处或做一些于拍摄不相干的事情,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拍摄对象,当自己内心感觉“决定性瞬间”到来的那一刻,果断的轻按下快门,将眼前的画面记录下来。初学者可选择连拍,通过后期选片找到那一瞬。
Robot-boy(微博@Robot-boy-zxz) 摄影作品
笔者近期开始尝试用手机进行拍摄,时常能接近到半米左右的距离去捕捉画面。相比硕大的全画幅单反相机,巴掌大小的手机真正能成为“隐形拍摄”的最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