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瞳孔应当值下,高光是曝光过度的部分,它所入射进入眼睛的光线超过了其还原出细节的标准。而亮灰面是曝光近乎准确的部位,阴影暗面是由于进光少儿引起的曝光不足。在一次固定视觉体验中,所见到的面与调子达到了较高的数量,以摄影的术语总结可称作“影调丰富”。
人眼以整体评估瞳孔开口的方法和相机里的平均测光方式是一致的,尽管平均测光法在不同相机里有不同的称呼。Nikon将其成为3D矩阵测光,Canon则定义其为评价测光。人眼看物体具有一定的注意力针对性,平均测光法也参考了视觉特性,对焦点附近的区域做重点照顾。
如果调整身体的位置,让视觉里只看见高光部分,很快瞳孔就做出收缩,以使得高光部位细节分明,曝光准确,如此以来,高光就不再是高光,而成为灰亮部。同样让视觉里只出现阴影部分,瞳孔就会扩大增加进光,阴影暗面就成为曝光准确的灰暗成分。
十分有意思的是,在高光查看与全局查看瞬间切换时,人眼会感觉到极度昏暗,这就好像突然停电的瞬间。而在阴影局部查看与全局查看切换时,又会感到过分的耀眼。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了:以亮部测光,比其暗的部分将曝光不足,暗的越多曝光不足的越严重,直至细节尽失;以暗部测光,比其亮的部分会曝光过度,亮度差越高的地方过度的愈加明显。
在摄影测光曝光中,选择哪个地方作为测光标准就有了规律前提。亮部测光,画面整体偏暗,暗部测光则整体偏亮。上述的手法在术语中就叫做控制影调。
多数情况下,画面的亮暗分为很多极差,再详细一点就是选择哪个更加细部进行测光,亚当斯在他的《区域曝光法》一书中有过详细论述,我想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去精益求精。现代相机的即时查看,再加上宽阔的动态空间,再加上便利的后期亮度调节手段。
你只需要记住,以暗部测光,画面调子高,以亮部测光画面调子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