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处于黑暗当中的时候,会本能性地去寻找明亮的地方,所以进入洞穴的话,视线则会自然而然地朝向光线照射进来的入口。另外,封闭的空间当中如果有窗户的话,视线也会很自然地就会朝向窗户,这是人类想要从封闭空间当中逃离出来的心理反应。像这样将人类的心理学运用在照片的框架当中的话,就是所谓的封闭性原理,目前有许多摄影师都运用此一原理来活用框架中的框架。
可以套用在完形框架中的邻近性、类似性、连续性和封闭性原理虽然可以各别使用,不过也会有互相重复出现的时候。有些拍摄目标在形成邻近性的同时,也会显示出类似性、连续性和封闭性。光是了解完形框架的原理并不保证就能够拍出好的照片,因为它并非是目的,而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以前就算不了解此一原理,但我还是拍摄出了许多好的作品,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能够透过研究和练习让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在摄影作业上。
乔治亚第比利斯,国际列车到站的情景。停在洞穴中的时候就会依照本能地将视线集中在明亮的外面,这是一般人想要脱离封闭空间的心理所使然,所以像这样利用框架来套用封闭性原理的话,就能够带来让视线集中在框架内的效果。
过肩框架
试着想像自己是在妈妈背上并观望四周的小孩,当我们在观望四周的时候,妈妈的头和肩膀一定都会在视线上造成相当程度的妨碍,所以过肩框架是利用其不便之处反其道而行,看似是会避开前面不便且会造成妨碍的拍摄目标,然后让观看者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中央。
在活用此一框架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在想要表达的主要拍摄目标当中,过肩框架的辅助拍摄目标最好是配置在最边缘的地方。将辅助拍摄目标配置在画面的左边,而主要拍摄目标则分配在后面右边三分法的位置会更具效果,瑞士艺术史学家沃夫林(Heinrich Wolfflin)说过「在相同的条件下,我们的视线通常都是由左到右移动的。」
主要拍摄目标要确实对焦,但过肩框架的辅助拍摄目标如果呈现失焦会让效果更佳,这是因为我们的双眼拥有会避开因为失焦而呈现模糊的事物,转向焦点鲜明的拍摄目标。
主要拍摄目标最好是呈现明亮的状态,过肩框架的辅助拍摄目标越黑且越不清楚则会越好,这是由于我们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会将视线转移到明亮且鲜明的拍摄目标的特性的缘故。
因此,全景的过肩框架(辅助拍摄目标)呈现失焦、黑暗且越不清楚则越具有效果,这是一种会让视线避开前面不清楚的物体,且将目光转移到更明亮且清楚的置中拍摄目标的框架。是和线条、形态和对比等自然而然吸引人视线的完形框架完全相反,同时也是职业摄影师们经常使用的技巧,所以在现场实际套用的话,具有将目光集中在画面中心的效果。
下图西班牙**牙哥大教堂,位于朝圣路途的重镇的**牙哥大教堂的情景,反方向的建筑物拱门是利用框架中的框架,最好能够尽可能保持自然,不要太过于夸张。
西藏日喀则,来市场买东西的西藏人。左边的人的黑色头发扮演着过肩框架的角色,借此诱导观看者将视线移动到中央的人身上;扮演着过肩框架的辅助人物越黑、模糊和呈现失焦的时候更具效果。
边缘框架
以中心轴为中心且左右对称的拍摄目标组成的架构,能赋予人寂静且均衡的安定感,不过,非对称的架构在想要修补非对称的过程当中则会引起视觉上的紧张感。在拍摄赋予动感的照片时,此架构即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像这样为了表现出紧张感和动态,而将主要拍摄目标配置在画面边缘位置的技巧就称作边缘框架。此一技巧是刻意将主要拍摄目标配置在画面的角落,借此增加紧张感或赋予消失的余韵,和平常将主要拍摄目标配置于中心比起来,此框架更着重于配置在周围的部份。
下图是摩洛哥丹吉尔,这是摩洛哥的港口都市丹吉尔的某间肉店。右边的黑色头扮演着过肩框架的作用,诱导观看者将视线放在肉店,就像是从客人的角度观看想要买肉的景象一样。
倘若主要拍摄目标呈现要进入框架当中的状态的话,在视觉上就会造成紧张感,而如果想要脱离框架的话,就会带来一种消失的余韵效果。就如同我们的人生当中有某些部份都是不明确、晃动且草率的一样,配置在边缘地区的主要拍摄物体在呈现晃动、失焦且不明确的时候更佳具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