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丰富,迷人的胶片色,颜色看着真舒服…这些都是大家对苍旻之鹰图片色彩的最常见的赞扬。其实在摄影之初,他的后期风格并不是这样,而且也没有对胶片机和胶片研究过,唯一拍过的几卷胶片因相机故障还没洗出来。留学日本后,受身边环境影响(那边的杂志、海报用胶片调的不少),渐渐地自己的风格也向胶片调靠拢。
《江ノ島線》 苍旻之鹰(微博@苍旻之鹰)摄影作品
《雪中行》 苍旻之鹰摄影作品
很多人问如何调出这么漂亮的色彩,然而他的回答远没有我们想的复杂,“我是看了胶片原片记了些规律来调的”。由于胶片的宽容度高,所以数码后期上适当根据原片情况用曲线降低最亮部和最暗部的对比度。规律的话,比如青色调,黄绿色的饱和度会偏低,红色不会太亮反而偏朱等等。
《古庙寻迹的意外发现》 苍旻之鹰(微博@苍旻之鹰)摄影作品
苍旻之鹰说一张好照片最重要的是给人印象深刻。面对修图调色,其实这不仅仅是后期该想的事情,而是在拍摄的时候就已想到,后期要营造什么氛围,要怎么表现,然后在实际调色时根据头脑中的画面调,反复尝试。如果不是赶时间,不建议用“预设”。
《暴风雨后的晴空》 苍旻之鹰(微博@苍旻之鹰)摄影作品
同很多其他优秀摄影师一样,苍旻之鹰的摄影学习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最初学习后期时就模仿鲍大师的色调。”他也说过,“摄影和钓鱼一样,都是孤独的”,更多的是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多看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