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检测原理的对焦系统,一般会整合到感光元件里面,在使用数码单反的实时取景功能时你会用上它。小型相机和无反相机往往只能用反差检测式的对焦系统。其实虽然说是系统,反差检测只是用软件就可以实现,不需要特别的物理原件。最重要就是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器。
混合型检测
如名所示是上文两种系统的结合。将相位传感器集成到主感光元件上,以实现两种检测同时运行的效果。混合性检测有助于提高对焦速度。
工作原理
我们了解了对焦的物理理论。接下来将试试将其变为现实。
焦点和距离
相机的镜头是一套复杂的系统,但我们可以将其看做只有一块镜片。要对焦,只要移动这块镜片就好。拍摄对象的距离决定了移动镜片的程度。理想化的条件下,镜片聚焦情况遵守以下公式:
这公式要求镜片本身没有厚度……这是不可能的事。不过我们现在只是借助这条公式作为参考。
非常简单的镜头,就像一个放大镜。
非常夸张地设定镜头焦距为1000mm,即使1m。所以1/f=1。当S1、S2均为2m时,公式成立,灯泡成功对焦。 若灯泡从2m处移动到8m处,要想成功对焦根据上文公式,可解得S2=1.14m,感光元件应该在1.14m处。可惜上图并没有如此,因此对焦失败,感光元件上只有一个模糊的光斑,成为了画面的焦外。
神马!?1000m的镜头,物体从2m移动到8m,相机内对焦,镜片要移动0.86m?这相机体型要多大……
若在第一片镜片后加入第二组镜片,就可以有效控制后焦距距离,就可以对上焦了。如下图例子:
镜片的复合系统,这差不多成为真正的摄影镜头了。就算被摄物体大幅度移动,镜头内镜片也可以只移动一点点。 理想化的数学模型未必是完美的,但是的确能帮助我们去设计镜头。了解镜头结构之后,接下来是相位检测和反差检测在相机内运用的情况。